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掤”(二)
——四正推手经验体悟点滴(2)
能够成功实施沾粘连随之直掤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具体要领主要是:
①我的左手必须具有一定的静态放松的往前偏上圆撑的掤劲作用于对方的右臂肘部外侧。不然,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形成直掤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左手臂之所以能够具有这种掤劲,显然是因为左手臂始终有一些肌肉在发生收缩进行工作而没有放松;然而,左手臂的肘、肩关节又是像相互断离而用橡皮筋所连接的而可以十分灵活被动活动的,不然,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形成直掤的结果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整条左手臂又是属于放松的。所以整条左手臂是属于“似松非松”。其解剖学原因应该是左手臂中力量型、速度型的白肌处于休息状态,而能够耐久型、收缩力较小的红肌有少部分在工作。这种能力初学推手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的,是必须经过长期的放松练拳与推手才能渐渐培养而成的。
②我控制对方右肘的左手应该是掌心向下、以大指掌侧大鱼际下部贴于对方肘部的上方外侧,不是整个手掌按在对方肘部,这样既能够有效控制住对方的肘部不会向前与向外运动,又能够灵活地在对方右臂滑动以小鱼际或腕下部与对方的右肘上方接触、灵活地跟随着对方右臂的活动而被动移动。
③我的右手臂必须由于放松而不发生内旋,因而不变成掌心向前。如果由于没有放松因而不会被动地微微外旋而习惯地发生了主动内旋变为掌心向前,不仅难以化解对方的推按,而且实施之后引进落空的捋也会发生困难,甚至无法实施。
④我的两手臂、胸部没有任何主动的反应发生。比如没有主动的促使对方的手臂向上或向右移动的用力。如果有任何的主动反应发生,肘肩关节的固定度就会增加,也就是所谓手臂发生了僵硬,那么,对方向前推按的力量就会有了落实,就可以将其向前推按的力量通过我的手臂作用到我的身躯而将我推动了。
⑤在这一过程的开始,我的胸腹部必须正对着对方,两胯放松,如果对方也是正对着我的,我的两肩连线与对方的两肩连线同侧的两端相连接就形成一个方形。当对方推按时,我首先的反应是前脚撑地、收腹含胸沉肩,我的胸部就像是感觉贴在一只平放的大圆盘或是大圆球上,从肩开始的躯体内部有向下沉降的反应。这样有利于我的手臂被动的向上运动。如果习惯地右肩在前地侧身朝向对方,我控制、牵制对方的身躯横度就减少了、之后需要向右转身的弧度增大了,向右转身的幅度、时间就都会较长而不利于化解。
⑥我的左肩与对方的右肩必须对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被动地微向左弧形移动,但不得向右移动。当身躯被动地微向左弧形移动时,必须像是贴在一只平放的大圆盘或是大圆球上弧形微向左移动。如果发生向右移动,左肩进入到对方两肩连线前方的平面投影区,就可能受到对方右大臂靠的攻击。
⑦我的身躯一般为原地不动。如果对方推按的力量与速度较大,我的身躯感觉到了对方推按的力量,可以借对方的力量、以右脚撑地以胯推动身躯略微向后被动移动,这样一可以缓冲我右手臂所承担的对方较大的推按力量;二可以使得我有充分的后退余地,使得不会出现后退过多的现象。因此两胯不能主动向后移动。如果两胯主动后移,会造成身体重心浮动、后退容易过度而不利于此后的捋。当身躯向后移动时,身躯上下各点必须是同步的,不得发生前俯后仰的情况,如果发生了也将不利于化解。
⑧两胯必须是放松不用力的。如果用力,两胯的被动灵活会受到影响而变得迟滞,不利于化解。
⑨体重一开始时必须由在前的右脚承担,即使右脚成为了虚脚时也必须如此,这样可以使得前后两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灵活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