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上)(正文)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上)

2012-05-05   魏坤梁
核心提示:  (一)“定在有隙,中在得横”的含义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是著名太极拳经典歌诀《十八在诀》里的两句话。首次公开于人...
  

 

  (一)“定在有隙,中在得横”的含义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是著名太极拳经典歌诀《十八在诀》里的两句话。首次公开于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3月出版的吴孟侠、吴兆峰先生所编著的《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尽管该书出版的当时,据说上海的田兆麟等老前辈对于该书称牛连元为杨班侯之弟子和称这些拳诀为杨班侯所传,表示怀疑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此后有的老前辈仍然对于这些拳诀为杨班侯所传深信不疑。如杨振铎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就将这些歌诀列为“杨班侯传”。应该认为:这些歌诀究竟是不是杨班侯的遗作是有必要慎重考证的,但认定这些歌诀为杨氏太极拳传人的作品、将这些歌诀当作太极拳的经典则是可以完全肯定的。因为这些歌诀带给了后人不少既与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在武术思想上一脉相承的、又对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具有不可替代补充的重要信息。“定在有隙,中在得横”就是这样的两句歌诀。

 

  吴孟侠先生在书中对所公开的所有歌诀作了简略的解释。对“定在有隙”的解释是“找到对方的空子”等等, 对“中在得横”的解释是“中是击中……对方的侧面在我面前叫做横”等等。四十多年后,赵幼斌先生又发表了对《十八在诀》更为详细解释的文章。他在文章里说由于受到吴老前辈解释的启发,认为“‘定在有隙’是说在动作中要取得姿势的稳定性,就要在自身的灵活性中去找,做到身体的各部位都松活……‘中在得横’是说人体重心在运动过程中要始终处在一个得机得势的‘复合方位’的定位点上……‘定’和‘中’是指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讲在拳架运动或与敌交手状态中如何保持身法和劲法的灵活性及稳定性”等等。显然,吴老前辈与赵先生对两句歌诀的解释都对这一经典拳谱注入了源于实践经验的丰富生动的内容,都是太极拳文献中的宝贵财富。

 

  几十年来,我对“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所蕴含的信息也反复思悟。渐渐地,我认为“定在有隙”的“定”就是太极拳八法中之“进退顾盼定”的“定”,是“中定”的简称。“隙”在古代可以被引申为表示“可乘之机”。如《韩非子·备内》所说的“相为耳目,以候主隙”的“隙”就是这样的意思。因此在武术中,“隙”常用以表示“破绽”。如《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中“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中的“隙”、 郑曼青先生《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太极拳论疑义答弟子问四节》中“与人以隙谓之背”中的“隙”也是这个意思。用现代的话说,“隙”就是授人以攻击机会的错误。我认为“定在有隙”的“隙”就是这个意思。“中”在古代可以表示攻击、侵袭。如《楚辞·九辩》所说的“薄寒之中人”的“中”就是“攻袭”的意思。因此我认为“ 中在得横”的“中”就是指“成功的攻击”。而“横”指正方向的侧旁。武术中攻击的正方向为“实”,攻击方向的侧旁为“虚”。我认为“ 中在得横”的“横”就是引申为指这样的“虚”,是指敌人攻击和防守的最薄弱之处,是尤其严重的“隙”。因此,这两句歌诀是由于四言歌诀每一句字数的限制,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加上必要的句子成分就是“定在彼有隙,中在得彼横”。意思是“我能够保持中定,需要依靠对方犯错误;我能够成功攻击,需要利用、抓住对方的攻防最薄弱之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76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