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论外家拳与内家拳(1)(正文)

论外家拳与内家拳(1)

2012-02-29   陈玉德
核心提示:  笔者是一个普通的武功爱好者,无意中看到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最后的功夫》,作者潘海宁。书的内容是论述外家拳与内家拳的功...
  
  笔者是一个普通的武功爱好者,无意中看到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最后的功夫》,作者潘海宁。书的内容是论述外家拳与内家拳的功理、功法。据作者介绍,外家拳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内家拳只有几百年,内家拳是在几百年之前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产生的。此时的中国武术开始有了内、外两家之说。那么内家拳究竟创新了什么呢?在《最后的功夫》一书中,关于内家拳神功功法的论述,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笔者摘录如下:
 
  1、内家拳的柔
 
  内家拳的柔是指去掉僵力。僵力是指人在自然运动用力时,肌肉、骨骼处于绷紧状态,即所谓僵直、僵硬。
  柔就是要求放松,不绷紧。但要注意关键点,柔不是软,许多人包括练者与非练者,都分不太清二者区别,把软当成了柔。它与我们用语中的柔不是一回亨,如果搞不清这一点,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你一辈子也练不成。
 
  那么柔与软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内家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做到了软,也没有懂内家拳的劲,还是外家拳,是外家拳的软。如此,我们看内家高手行拳时,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无阴无阳,就是因为肌肉不松掉。不放松就显有力,而关节松开了,就运转自如。又自如又有力,就是刚柔并举。人们看到了这个效果,原因就在于此。所以都不放松为僵力,只放松肌肉为无力,为假内家拳,是为软。练者还要注意一点,关节处放松的标志,并非表示动作开得大,比如,内家拳要领讲得好,“开胯(胯松开)并不是你腿开的大叫开胯,哪怕你腿没分开,胯松了,也叫开胯了;你腿开得再大,胯没松,也不叫开胯”。
 
  所以,内家拳就是要求内部要领要做对,而不是只是外形对,甚至对外形要求并不严,这就是内家拳之所以叫内家拳的原因之一。
 
  2、柔的作用
 
  经上述知道了何为柔,那它有什么作用呢?其作用非常重要,是内家拳所有功夫的关键所在。关节处放松,特别是主要的关节,如胯、肩、肘等处的打开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通经络——中医理论都知道,关节处放松后,经络才能畅通,它是中气的运营通道,经络通,中气可畅通无阻,气贯全身,攻防均为有力。
 
  得听力——“听力”是内家拳的一个术语,是指接触对方的触点,像耳朵一样可以听出对方力的变化。关节放松?内路畅通,自然信息传递无碍;如果篝节处僵死,路自断,反应必迟钝。
 
  得化力——有了听力,就信息灵敏,速知对方的一举一动,可迅速作出反应。化力就是快速化解对方来力的处理能力。因信息准确处理就可节约许多能源,运转自如,如现代高科技战争,一枚精确制导的炸弹就可以顶100枚普通炸弹的作用。内家术语叫“四两拨千斤”,一滚来力就没了。
 
  得发力——因内路畅通,发力攻击时,可迅速集中全部力量打击一处,这叫整体力。普通道理叫“全力以赴”。
 
  得意力——内家拳最讲意。四种主拳中有两种名字中就有意“形意拳”“意拳”(大成拳)。什么是“意”?简单说,就是指挥邵,作战指挥部。大家知道内家拳讲究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中心贯穿一个“快”字。那么为什么反应夹?就是因为内路无阻,使内家拳的指挥部不一定设在大脑中,而是紧随战事的转移而转移,也就是说内家拳的指挥部是前线作战指挥部,哪儿是前线就设在哪儿。就地反应就地处理,又及时又准确,所以它才能做到这个“快”字。因为极快,所以从外看上去仿佛是自动化处理。实战中我们看到主动进击的对手,从进攻,到被化解,再到被反击出去的过程,只是瞬间就完成了。旁观者,当事者均感十分“神奇”,被击出时还莫名其妙,不得其解。
 
  还常见一些内家高手,在与人过招时,眼睛都不看对方,眯缝着眼撇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不是他看不起对手,而是他的“眼”已不在眼上,真正的“眼”就在双方触手的地方,那是指挥t-心。听、化、发等处理都从那儿做出,如再用眼睛看反而分心,多余,易误事。这就是内家拳的奥秘所在。
 
  最后,还特别要补充说明一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内家拳的柔不仅关节处要放松,相应部位的肌肉也要放松,即双放松,这在内家拳反拿法应用中居多。
 
  以上是《最后的功夫》一书中,关于内家拳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内家拳柔和柔的作用的“精彩”论述。笔者未删、增一字。笔者反复读了十几遍,深感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所以在很多方面持有不同观点。下面是笔者对此论述的几点不同看法,供武林中人参考。
 
一、 关于作者书中柔与软的论述:
 
  “柔与软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内家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是做到了软,也并没有懂内家拳的劲,还是外家拳,是外家拳的软。”
 
  1、这一段论述,把读者说糊涂了。是炎竹带动肌肉运动呢?还是肌肉带动关节运动?让人反复琢磨不透,好像关节与肌肉是各自独立的。另外也不知道说的是哪一家外家拳,是所有的外家拳吗?如果是所有的外家拳,那么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外家拳,练到最后,也没分清柔与软二者的关系,就练出一个“软”字,而“软”也就是内家高手(作者)所论的,外家拳肌肉的松掉,这种对外家拳不负责任的评价是什么意思呢?是对外家拳不了解,还是有目的地贬低外家拳呢?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21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