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中的拳(正文)

太极拳中的拳

2012-02-21
核心提示:太极拳的握拳形式同其它拳种是一致的,即四指并拢,用中指尖带领其余四指一齐先卷曲,再指尖贴掌心,然后大拇指肚贴于中指中段上...
  

太极拳的握拳形式同其它拳种是一致的,即四指并拢,用中指尖带领其余四指一齐先卷曲,再指尖贴掌心,然后大拇指肚贴于中指中段上握成拳形。太极拳虽然是柔中寓刚的拳,但它是从松柔入手的,所以握拳也不宜太紧。但是不论松握与紧握,都必须有团聚的意念,使有分之不能开、击之不能散。

    陈氏太极拳有发劲动作的拳势,也仅在落点的一瞬间才把拳握紧迅速尽力击出,一击之后立即松握。所以拳论说:“去时撒手,着人成拳”。在武式中握拳最松,四指微屈,大指贴于食指梢节,拳心中空,似乎失去拳形,这是完全用意不用力的练法。初学时应当握实拳,作团聚的意念想象,但也不要握的太紧。由掌变拳,或者由实拳放松变为虚掌,出拳落点时拳背须与小臂成垂直,不可内拗或外突,以免出拳遇阻力时腕部受伤,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共同经验。

    练拳日久后,对于拳的伸缩旋转,要体会劲点的变换。如立拳(虎口在上)出拳前伸时,小指根节二节中间平面领劲;旋转为平拳(拳心向下)出击时,中指根节领劲;拳往下栽时,中指二节领劲;拳往上冲时,中指根节领劲,太极拳;拳在回环中有上挑(虎口在上)或下拨(虎口在下,腕骨内旋或外旋)势时,小指根节领劲;而在腕骨外旋,虎口斜向下时,食指根节领劲。劲点应该在乘势旋转时,随着方向的不同,随时变换,总以劲能贯于拳为标准,此为拳势的领劲之法。

    太极拳用拳打击的常用动作一般有掩手肱拳(搬拦捶)、披身捶、肘底捶、击地捶(栽捶)、指裆捶等。由于太极拳的动作是缠绕运转的,所以拳的动作是正反、俯仰、横直、交叉地进行。

    太极拳全部握拳的动作,按照方位或者拳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

    一、正拳:向前伸出或者向里收回,所握之拳虎口朝上的为正拳。正拳时很少用转腕旋膀的动作,也可以说正拳是唯一没有旋转动作的拳式。杨、吴、武、孙等四家的搬拦捶,用的就是正拳,陈氏太极拳始终是螺旋式动作的,因此没有正拳


 

二、反拳:这是往里或往外的虎口朝下的一种拳势,一般以高举在头前者或下插拳者为限,往往以缠绕的形式出现。

    三、立拳:凡是拳顶向上或者斜向上方而虎口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的都是立拳。

    四、栽拳:虎口朝前或向左、向右而拳顶偏向下方的为栽拳,它与立拳的方向相反,也可以叫倒拳,只有在向前、向下打击时才用这个拳式。

    五、仰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的为仰拳。

    六、俯拳:与仰拳的方向相反,拳心向下,拳背向上。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14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