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太极拳是圆的运动。在许多谈论太极拳运动的文字中,常用“圈”字来代替圆字。
在推手过程中,有的动作大,划的圆大。有的动作小,划的圆小。有人就形容说,太极拳的动作有大圈、中圈和小圈。
有的拳舒展大方,是大圈。有的圈小巧紧凑,是小圈。
一种观点认为,小圈反应速度快,最具有实战价值。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练太极拳,要从大圈逐渐练到小圈。《杨氏老谱:太极尺寸分毫解》讲道:功夫先炼开展,后炼紧凑。开展成而得之,续讲紧凑;紧凑得成,续讲尺、寸、分、毫。由尺住之成功,而后能寸住、分住、毫住。这里所讲的实质上也是练拳由大圈到小圈。
但根据我自己练拳和教学的经验,我感觉到,这样教学对学生很可能是走弯路,实际可以大小圈一起练。
事实上,在不配合推手的情况下,交手双方并没有在接触点上固定运动多么大的距离,划多大的圈。根据不丢不顶,随伸就曲的原则,这个圈的大小主要根据对手作用力而形成的圈的大小,不是由自己主观去决定大小圈。这样若依由大圈练到小圈的原则,很可能是一厢情愿。若依此方练成固定的模式,很可能在不配合推手时手足无措。
因此,我认为,不固定大小圈是最快的教学捷径,双方推手时所形成的圆实际上不是圆,也不是标准的椭圆,而是不规则且随对方运动轨迹而变化的柔性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