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古拳谱里哪些语句是直接阐发“以静御动”的(正文)

太极拳古拳谱里哪些语句是直接阐发“以静御动”的

2011-12-12   魏坤梁
核心提示: 问:太极拳古拳谱里哪些语句是直接阐发“以静御动”的? 答:太极拳古拳谱包括近代末所称为的《六首古歌诀》、《王宗岳太极拳论...
  

   问:太极拳古拳谱里哪些语句是直接阐发“以静御动”的?

 

    答:太极拳古拳谱包括近代末所称为的《六首古歌诀》、《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歌》等,这些拳谱里有很多语句是直接阐述“以静御动”这一内家拳核心拳理的。列述简释于下:

 

    举动轻灵神内敛 (太极拳轻捷灵敏的行动是精神高度清醒快速活动所支配的反映,然而,精神却又是毫无意念活动宁静的。)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气宜鼓荡”反映太极拳引起肢体动作的人体传递性力量活动的剧烈,是精神急速活动的结果,然而,精神却又是毫无意念活动宁静的。)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古太极拳也就是十三势长拳是动态的,需要精神不断指挥,然而太极拳却不仅精神是“内固”也就是停止任何思维活动宁静的,而且肢体也是“安逸”没有主动的。)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古太极拳锻炼时时刻刻需要注意的就是:无穷变化的动作都是精神毫无思虑的静所支配的、都是肢体没有主动的静所形成的。)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太极拳滔滔不绝的拳式变换就像是江河奔腾的流水那样的动荡,然而全身的没有主动又像是山岳那样的安静。)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古太极拳锻炼务必需要记住的是:动作不断变化的太极拳,一身肢体既全部都是动态的,又全部都是静态的。语中的“一动”与“一静”的“一”是全部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太极拳全身都是在动的,没有不动之处,同时,全身又都是静的,没有不静之处。现代很多名家将这一句话解释为“动了全身都动,静了全身都静”是将这一句话的原意完全歪曲了。)

 

    形如搏免之鶻,神如捕鼠之猫

 

    如转鶻之鸟,如猫擒鼠 (飞翔的鹰看似一动不动,却是在空中移动的,其移动是静止所形成的。捕鼠时的猫看似一动不动,却是在蹑足而行的,其行保持着悄悄的静。)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太极拳的沾粘连随是全身安静没有主动状态中由于敌人变化之动的借人之力而动,虽然是动却又像是静的,这是一般人不知个中三昧的神奇之处。)

 

    动分静合屈伸就(太极拳的沾粘连随,也就是“屈伸就”,分别从某角度探究,动就是动、静就是静,那很是分明的;然而,总的探究,动与静却是同时存在的,是动静一体的。)

 

    太极者……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拳沾粘连随的“动分静合”状况,就像是太极。太极里的动与静既是分明的,同时又是不能分离的、相互依存的,是动静一体的。)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太极拳沾粘连随的“沾粘连”就是“静”、“随”就是“动”。所以,太极拳的“沾粘连”就是“随”,太极拳的“随”就是太极拳的“沾粘连”,是不能分开的,也就是太极拳的“沾粘连随”是动静一体的。)

 

    手慢手快皆非似(太极拳沾粘连随之“以静御动”的动态既不是主动的慢形成的,又不是主动的快形成的。沾粘连随的用途就是“牵动四两拨千斤”,既然沾粘连随不是主动的慢与主动的快所形成的,因此,是“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的,也所以“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也因为如此,沾粘连随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无过不及,随屈就伸”都不是主动所能够形成的;而沾粘连随之“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的“忽”也不是主动的“迅雷不及掩耳”的快,而是不先不后的“忽隐忽现”。这“不偏不倚”是不先不后的意思,不是平正不偏站立的意思。太极拳沾粘连随之所以能够这样,内在原因就是“本是舍己从人”,从哲理上说就是“以静御动”。这种情况,从外形动态上与非太极拳武术相比较观察,可能两者仅仅是极细微的不同,然而,却是本质的天差地别,因此,先人才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捕鼠之猫的形迹可以用来形容太极拳的“以静御动”、“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太极拳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引起全身各不同部位动作的力量是由下而上如抽丝那样传动的,所以才会形成既“一动无有不动”又是“一静无有不静”。)

 

    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是形成太极拳之沾粘连随与发劲既“一动无有不动”又是“一静无有不静”、“不动手”的动力原因。因此,太极拳锻炼必须时时刻刻追求手由身躯带动、身躯由脚带动;由于太极拳的发劲与沾粘连随是同样的姿势,而沾粘连随是随人而动的,所以太极拳锻炼还必须时时刻刻追求手不能完全被身躯带动,在推手中必须借人之力而动,在练拳中必须顺随适当的手的运动惯性而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58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