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正文)

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

2011-09-23
核心提示: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破解太极劲力

      1、破解整体发力:

  太极拳重视丹田发力,而丹田实际上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腰、腹、臀、大腿等部的身体最大肌肉群协调发力,下蹬上顶(蹬腿顶头,腰髋膝关节由屈而伸),是为身体主力。力,快发如爆炸,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崩(腰为主宰,腰不仅仅只是转动主宰),上沿直立的脊柱刚性传导直达颠顶,下沿小腿直达根底。从而表现出全身整体、弹簧、爆发力;力,慢发如顶簧,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撑(腰为主宰),不丢劲不顶劲。整体劲(身体主力)存在于一切发力之中,为万劲之始。

  2、破解螺丝劲与缠丝劲:

  所谓螺丝劲,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顺直发劲。应该这样理解,旋扭,并不要旋转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转的幅度以自然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进时旋转必伴有顺直(顺着主干轴直向)发力推进才有意义,此劲即为螺丝劲(如同上紧螺丝钉)。同理,抽退时,如同退螺丝钉。无论进退,顺直方向的劲力为主力,旋扭为副力。

  缠丝劲,稍复杂一些,加进包卷缠绕的动作,由螺丝变成螺母,不过原理相同。

  此劲,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3、破解力走圆弧:

  凡力必发直线,整体主力必顺轴线(腰脊)向上,而同时有以轴线(腰脊)为轴的旋转,从而表现为力走圆弧。而局部力相应配合整体主力,如腿脚、臂手,理同螺丝与缠丝。

  4、破解弸捋挤按采挒肘靠劲:

  太极有弸捋挤按四正劲,采挒肘靠四隅劲。以应八卦,以应和东、南、西、北四正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向。

  弸劲为横张劲,横中带顺直之意;捋劲为顺向我劲,直中带卷(腰轴转带);挤劲为对挤劲,挤中带旋(螺丝式进退);按劲为顺向敌劲,直中带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采劲为向外顺带;挒劲为向内顺带;肘劲为以肘进击;靠劲为以肩靠击。

  此八劲,也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5、破解粘、连、跟、随:

  所谓粘连跟随实际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敌我双方的相对状态的描述,而不是什么劲力。只要如上所述规范运用好,加上步法的运用(稍后再述),其身体对力量的感应与表达自然就是是这样的状态。

  太极基本练习法一、桩式基本运动【密码与引导式】

  1、养生桩式:双脚平开[三维平衡支架、通背部三关、接任督二脉]

  2、呼吸法:(上体)提吸----沉呼,(下肢)降吸----升呼,曲吸----伸呼,缩吸----开呼,蓄力吸-----发力呼,起步吸----落步呼等等。

  3、肩胛骨运动:提-沉-缩-展,练习体会四种。用其沉--展两种,以保持背部打开(拔背),以利于腰腿劲向上肢的传递。

  4、无极式-太极式:无极者,混沌未分也,太极者,天地始分,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取其意,做升降(腰腿蹬伸---下沉曲)----提按(臂手提起--按下)5、抱球式(混元桩)---体会五弓形【身弓(指躯干与头、臂弓(2只)、腿弓(两只)】

  6、按手式(向下、向前)---开弓法【总弓:肩扛横弓,腰腿蹬伸头上顶,双手抓弓弦向下按。身弓:脊柱背竖弓,腰背拔伸向后靠,双手合力向前推】

  7、技击桩:双脚站成丁八步(三体式或三七式),练习1-6法。

  8、辅助强化法:

  ①:吸胯、敛臀法:体会翻转骨盆和脊柱的前后弯曲的运动,吊裆的感觉。熟练腰胯部大肌肉群的运动。
  ②:摇头摆尾法:体会骨盆与脊柱的侧曲运动感觉。
  ③:胯圈:体会骨盆的环转运动感觉。熟练腰胯部运动姿态的精确控制。
  ④:抖胯:体会骨盆的纵轴线前后摆动运动感觉。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13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