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步入太极拳殿堂之途径(正文)

步入太极拳殿堂之途径

2011-09-10   少林与太极   朱建忠
核心提示: 许多习练太极拳多年的人,因为不知道太极拳入门的标准,所以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入门。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拳龄长了,再加上勤奋刻苦...
  

    许多习练太极拳多年的人,因为不知道太极拳入门的标准,所以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入门。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拳龄长了,再加上勤奋刻苦点,自己总会入门的。显然,这些习者尚不明白太极拳入门之途径。笔者就个人数十年的习拳感悟,谈谈对步入太极拳殿堂途径的认识。

  一、太极拳入门的检验标准

  事实上,前人已经把太极拳入门的检验标准说碍很清楚了。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这样描述......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里特别强调“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了也就入门了。难的是如何理解阴阳相济。陈鑫说:“阴阳互为其根,不可分为两橛。”“开合虚实,即为拳经。”“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所有这些话与王宗岳所说的是同一层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阴阳相济为懂劲”这句话,是对门内人讲的,门外人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我想不妨用通俗点的话来诠释。太极拳要求八面支撑,即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前去之时必有后撑,孙禄堂讲“两手如撕棉”等等,在习练中必须用对拉拔长的方法去练。对拉拔长是一种对称的劲,简单地讲(只是比较贴近而已)向前有多少推力,向后就有多少撑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习拳中始终寻求力的平衡,各个方面都是这样平衡的力就是太极拳的浑国劲。“阴阳相济”的反面就是“阴阳不济”——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如此打拳中向前就只有向前去的劲,而没有向后的撑力,开时就是两手打开,而没有由内达外的撑开(犹如被捆绑后挣开般)。“阴阳不济”,这正是习练太极拳多年却没有进步的关键原因。

    二、太极拳入门的途径

    习练太极拳的人有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将太极拳简单化,导致习练者在做拳操,另一种是将太极拳复杂化,将太极拳搞玄,将太极拳神秘化。太极拳是门拳艺,有套严格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太极拳的身法与心法。太极拳的身法与心法的规矩很多,关键是要从总体上把握,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阴阳平衡之一.松与紧

    松与紧可以延伸为开与合、放与收。大多数教太极拳的人都要求习者要松,但对如何松却不甚了解,以致最终练成懈、软。在太极拳中,松是离不开紧的,所谓松就是全身千肢百骸的拔长。在拔长中关节与关节空间增大表现为松,而关节韧带与关节包裹肌肉在撑开中有同样大的收紧力表现为紧。松必然有紧,同样紧必然有松,两者缺一不可。

    有人可能会讲,既然会松就必然会紧,又何必要讲紧呢?如果对“松”正确理解了,明白了对拉拔长就叫松,也就不需要讲紧了。松中必然有紧,松与紧是伴随出现的。而现实中许多习者将太极拳松与紧割裂开来,认为松就是放松、全身不要用力,在运动中只有一个方向的运动,如向下运动时全身均往下而没有向上的对拉力——顶力,向上运动时只有一个向上的力,而无向下的对拉力——沉力,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松懈、松软,这是违背太极拳拳理的,也是当前太极拳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2、阴阳平衡之二:刚与柔

    太极拳中的刚是什么,柔是什么,刚柔相济又是什么,三者弄清楚了,就可以算是门内人了。太极拳的“刚”,简单地讲就是全身撑开(撑的同时,必然有一种敛)时产生的劲,这种劲极具弹性,是一种四面八方都有的力。这种劲就是刚劲。

    柔劲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刚劲运动就是柔,有些书上讲动就是柔、活就是柔,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指将弹性体运动起来就是柔。当然这个弹性体可大可小、可正可斜,自始至终须一直保持住对拉拔长,弹性劲(刚)一直存在,这种弹性体的运动(柔)就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这就是太极拳所说的“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在现实中,能够在运动中保持住对拉拔长的劲(浑圆劲)是非常困难的,经常是非硬即软、非凸即凹。

    从气与势上讲,“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气行于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太极拳,刚柔须臾不可分割。

    3、阴阳平衡之三.阴与阳

    先引用一下陈鑫阴阳无偏的论述:“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阴阳是太极拳的正反两面,阴阳无偏就是不偏不倚,是太极拳魂、本、道之所在。

    何谓阴?何谓阳?何谓阴阳平衡?从太极拳角度讲,上、前、左、开、撑(松)、放、虚、刚等均为阳,与此相对应的下、后、右、合、敛(紧)、收、实、柔等均为阴。静止地去解读太极拳中的阴阳是毫无意义的,需要动态地看待阴阳,也就是太极拳是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开必有合、有放必有收、有虚必有实等等。所以拳谱上讲:实非全然占煞,须有腾挪(虚).虚非全然无力。我想加上一句:虚非全然无力,须有根基(实)。阴阳无偏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

    真正明白并体认了太极拳的阴阳相济,你就进入了太极拳的殿堂。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02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