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柔、化、空、虚、无。
轻是太极拳入手功夫。俗话说“轻松、轻松”,轻了才能松。由松才能入柔,柔是化劲的基础之一。轻了,才能灵。灵了,才能变化无端。在松柔基础上的轻灵变化是化劲化得好,化得巧妙的必要条件。化劲化得巧妙,化得干净就能让对方的进攻处处落空。对方的进攻处处落空,就会感觉到你像个影子,看得见,摸不着,打不上。对方感觉你是虚的。这就是虚,虚的极致是无。
虚的深层涵义是练神化虚,练虚合道。虚了才能静,静是静心。拳术是动功,走架、推手、技击都是在动。所以这个静,是动中求静。心静神宁才能触觉敏锐,反应灵敏。这对推手和技击中的听、粘、化、打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所以先贤说“虚则无所不包,静则无所不应”。练虚合道的道就是儒、道、佛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儒家的中、和,大中至正,道家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觉悟、顿悟,在最高境界上都是合一的。太极拳汲取了释、儒、道、兵家思想的精华,我们练虚合道,就是把这些精华融化在我们的精神里,“渗入”我们的血液里,“刻入”我们的骨子里。
无的深层涵义是无招、无式、无法、无形、无相。总之,是无我。拳术这个东西是有即无,无即有。有招、有式、有法、有形、有相地东西,在用的时候,往往不灵。拳术交手就像作战,应该因敌变化,相机而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成法总难逃失败的命运。当你舍弃了那些成法,达到无招、无式、无法、无形、无相的境界。当你用的时候就能够因敌变化,随曲就伸,就能处处有,时时有。所以说是有即无,无即有。借用一个成语,是无中生有。有法即无法,无法处处法。
在上述进阶层次中,圆和静是贯彻始终的功夫。
上述功夫全是在意中求。古人说:“凡此皆是意”,“全凭心意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