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如何做到“两臂相系”(正文)

如何做到“两臂相系”

2011-06-08   《中华武术》   温桂珍
核心提示: 在练拳过程中,恩师一再强调,两臂间的运动一定要做到“相吸相系”。何谓“相吸相系”昵?经过十几年的习练揣摩和实践,我体会到...
  
    在练拳过程中,恩师一再强调,两臂间的运动一定要做到“相吸相系”。何谓“相吸相系”昵?经过十几年的习练揣摩和实践,我体会到,两手之间的运动应协调一致,同步到位。从感觉或内力上讲,要劲路完整、饱满、没有断续之处,既有向外的掤张力,又有向内的吸引力,为两臂的“相吸相系”。

   “ 两臂相吸”是微观的表现,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只能感觉到却摸不到。在练拳的过程中表现为两臂三大关节的放松,内劲含在里面,两臂丰满是一个整劲。不松不懈,劲力完整,同步到位。不管是向前还是向后: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拥劲意思始终含在其中,掤劲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套路之中。演练当中“合中寓开”,“开中寓台”。即为“两臂相吸”。

    “两臂相系"是宏观的表现,是太极拳技术对两臂的要求术语——练习太极拳时,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绳子系住一样,左右两手同在一条轴线上走大开大合,上下开合也是在一条轴线上运动,要动都动,要停都停,两手动作的速度不相同,运动的距鬲不相等,但是所用的时间相等,走出两手的快慢相间,即为“两臂相系”。二者合为体就是“两臂的相吸相系”。

    在行拳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两臂相吸相系”呢?

    下面以“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的左单鞭为例,先讲“两臂相系”。

    1、手法:从上势的揽雀尾定势,走单鞭到左弓步推掌。在这个动作中有掤、勾、摆、推四种手法。掤臂摆掌是一组,勾手推掌是一组。左手向左摆掌9O°时,右手向后微微掤起,准备做勾手。这时只有勾手之形,还没有定型。左手继续向前推掌,右手勾手定型。两手在一条轴线上走大开,两手运动的距离不相等,动作的速度不相同但是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同时完成动作,同时到位。
 
    2、步法:弓步要做到合理合法(拳理拳法)。弓步有一度——幅度、角度、跨度。幅度:自己脚长的三脚到三脚半韵长度,一般人在三脚左右:功夫高深者幅度可以大一些,架子可以低一些。角度:后脚脚尖的万向在前进中轴线的45°角时,从人体力学结构上讲最台理,全身的合力最大劲力最足。跨度:左脚和右脚之问的距离为个横脚大约20~30厘米。弓步要求做到标准,走出“蹬、催、踩、踏”。从揽雀尾定势到单鞭,不论是转体上步,还是上步转体,首先都是要屈蹲。屈蹲、转体、上步要同时完成,然后走出“蹬、催”。“劲由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右脚内扣90°,大腿内缠约90°。右脚内扣、大腿内缠的同时,脚下走蹬由脚到腰,这时候后胯催前胯重心前移成左弓步。要求前腿膝盖外展和足尖上下相对,膝盖垂直于脚面。要找好幅度、角度、跨度。前脚放松走踩的同时,要做到松腰落胯、右腿腹股沟要向前向下落,台胯。

    3、身法:随着身躯的下降向左转体135°,方向在左前进正方向。要求提顶竖、顶百会顶起、后三关拉长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四点一面(两肩两胯)成一个端正的长方体。

    4、眼法:要求视平远,神内敛。视神经放出去中枢神经收进来。通过视神经把神放出去,眼随手走手在意后。在练拳时,视神经横向应看到180~210°:左右,纵向在150°。左右立体视觉为360°。单鞭两手夹角为135°,我们的视平面最小存18O°。所以,我们能够看住右手看左手。“左顾右盼两分张”。

    以上单鞭动作的手法、步法、身法、眼法合在一起同步到位便走出了“两臂相系”。“两臂相系”缺一不可。如果在走单鞭刖左手动、而右手不动:如果勾手早已定型后走推掌,右手快左手慢或者左手快右手慢等等,这些都不属于“两臂相系”。

    如果上肢走协调了,两手摆掌和掤臂同步了,推掌和勾手电同步了,但是上肢与下肢匹配得不合,或者是手先到腿后到,或者是腿先到手后到,这也没有达到“两臂相系”的要求。因为太极拳还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即每个动作的手、足、膝、胯和眼神等同步到位这样才能走出太极拳的韵律和美感,从而达到“外三合”的要求,即刖与膝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

    “两臂相吸”是在“两臂相系”的基础上的又上个台阶。它是由“外三合”转到“内三合”的升华。“内三台”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刀合”。

    还用42式太极拳竞赛套躇左单鞭为例讲“两臂相吸”。

    意念:随着功天的加深,逐渐由外转入内,由外三合的完整,协调开始练意。太极拳有“重意不重形”,

    “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等说法。单鞭从屈蹲上步的一瞬间,“一动无有不动”两手就已经配合默契,意念当中两手之间有一根无形的线,右手抻善,左手拽着,左手边掤边内旋,右手抻着线的另一端、先有勾手之形,有形没定型。左手在推手定势的同时,右手勾手也定型。两手之问应有向前和向后的列拉拔长之意念。定势时展指凸掌,凸为呼凹为吸,一凸一凹一紧一松,便走出了太极拳的松、沉。整个动作匀速劲力连绵不断,司时到位,左肘尖与左膝尖接近在同一垂直线上。左手尖与鼻尖接近在同一水平线上,左手、左膝、左足尖的方向一致。两手之间的夹角为105~135°

    下肢的虚实转换也很重要,转体上步时,首先要松胯关节。胯关节不松开,腰腿的动作就不灵活。转膝、膝是大腿与小腿之间承上启下阴阳转变之枢纽。旋踝,踝是脚与膝中间的个十分重要的关节,属上下联通的重要部位。松胯、转膝、旋踝、扣足尖,要有根连线“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迈步如猫,落步如驼”走出“蹬、催、踩、踏”。弓步定型时两足底面积增大。气与力始终含住、不松不懈。在大脑的指挥下,一举一动先要意到,意到才能气到,气到才能劲到。以意运形,从转体上步到弓步定势“节节贯串”。一气呵成。

    在做单鞭时,内劲要始终含在里面,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手眼相随,先有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要表现出势断劲连,劲断意连,从而达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以上是在做单鞭时“两臂相吸”所表示出太极拳特有的魅力,缺一不能称为“两臂相吸”。要表现出“由脚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手,总须完整一气、”。在大脑指挥配合下,内外统一协调,从而实现“内三合”与“外三合”相互协调,达到闰身一家之境界。

    “相吸相系”是两手之间符合太极拳要求的一种协调关系。在练拳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有自己独特的、合理的运动形式。遵循了这规律,两手运行路线的不同组合就可以演变成千变万化的招式技法。两手间的协调一致,使太极拳,有了韵律和美感。同时又使太极拳有别于舞蹈、体操和其他运动形式。这些正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理性上认识了“两臂相吸相系”。行拳上要看行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922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