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论字拳与书法(2)(正文)

论字拳与书法(2)

2008-05-29   taiji.net.cn
核心提示:(续上期)  字拳以武为文。将拳纳于字中,那么在这些字里头.你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写字要用笔,而你就是这支笔。写字时你这支笔...
  

 (续上期)  
  字拳以武为文。将拳纳于字中,那么在这些字里头.你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写字要用笔,而你就是这支笔。写字时你这支笔自然要有起有落,有阴有阳,有刚有柔。你既然是笔了.要打算写字,就要懂得阴阳、刚柔、起落,不懂这些,字就写不成。你不懂刚吧。就不会使笔杆;你不懂柔就不会使笔毛。不懂得刚柔,就写不出阴阳.更写不出神来。所以,这个笔可不好当啊!你不明白它,就不能使用它。更不能发挥它。所以你要好好琢磨琢磨应当怎么用起来,才能称得起是这支笔。要问问自己,你拿起笔杆来是不是空的?若明白了是空的.也就懂得了你要空。所以要先求空:当得着了空时,再进一步思考.笔管是空的,底下是什么呢?是柔,是虚,不但柔,底下也跟没有一样,它软.笔毛虚。可见空虚是笔,你自个该掌握住的是空虚,才能运,你才能迈步走路。再练武你就能动了,也就稳当了。

  不过.这时虽然你是这支笔了,可字还是写不出来.因为这时还缺一样东西——水。若光给你一块墨文,张桂生没有水.能行么?所以你开始要懂得水。水又怎么动呀?当然是渗。是流,所以水能流能随,能随着你,也就是跟着笔走。你懂得了水,就能懂得流行的力量,它就不滞,就能行笔。一个干笔头在纸上怎么行啊?得由水把笔润开了.你才能流能行。随,随便的随,你随着转,随着就出手,这就成了字,“字拳”的宇。你懂得字了.到拳术里也就是一个“随”,你那拳术也就随着功夫出来了。

  想了以上两点还不算完.还要想到墨。墨者抹也,不抹,字也不出来.要用墨抹,所以武术里头是抹手。又叫黑手,故墨为刚,而你能使水又能使墨,墨虽刚但化水为柔,刚亦是柔,柔亦是刚,刚柔相济,正所谓柔柔之道也。

  现在笔、水、墨、纸都有了,可你怎么运使呢?此时你肯定会想到了手,即行于手,你用手行于笔。得动活吧,你一动活,字就写出来了。五个指头是星。往返手上与角度是行,跟着再明白胳膊,就懂了手行掌握之术.手是阳刚手,掌是阴柔掌。到此.字都写完了,也把字都挂到手上了.由手上又都涉及到拳术了。

   以上所述。平常人很难想得到,所以不好学。越追越深。字有千万,人有众生.那字多得就像众生一样,没数。千千万万字,你多认多使你就多得。你少认,你就少得。认字写字越多.你的力量功能也就越大,你就有能耐了。 

  照此再继续思考下去.写出字来以后还应该继续考虑什么呢?想想看,是不是结构架子呀?对,正是结构行间.你可以横行,也可以直行(如古文竖写,今文横写)。直是横,横也是直.所以拳路也出来了,这就是字拳的路子。即开始用笔了,你没有横竖。哪能懂得拳呀。所以,用笔不离八法.“点点”可刺人,竖劈、横截、撇削、右按斩、四面八方(字是方字所以叫四面八方),笔笔行拳(那一笔一笔就是行拳)。集字成文,文里有长有短有句有逗,长为句,短为逗,在拳术里就叫停顿,又称套路,一句就是一套.你可以有好几套字拳。半套为逗,停住了,走半趟,这不就是路吗?套路套路.一趟为套,半趟为路.拳也练了字也写了。那么谁是敌人?四面敌人。即前后左右都是敌人,你都把它当成敌人,看你这功夫是不是都得用上?四面敌人,惟我在中。你怎么办吧?就像写字似的,四面围着你.你怎么办呢?要看准方向,各个击破。正像写字一样,一笔一划地看准了,一笔一划地写出来,所以说.打拳和写字一样。要知字有中正。笔画发于四方,不疾不徐,不紧不慢,找隙下手,此字与拳合也,谓之字拳。

  综上所述:可见磨墨在写字之先.写字在墨成之后,练功在打拳之前,打拳在功成之后。写字打拳即是克敌。写字在纸上,打拳在擂台,纸似擂台,不可不知也。所以写字要有墨.打拳得有功.才能有练字练拳之为。练好了字才能当书法家,打好了拳才能当武术家,足见文武一理。所以,磨墨喻练功,墨磨好了可用,功练成了能使。况且。写字要力透纸背,打拳要力透脏腑(力断筋骨)。为此,练字可称为练拳,练拳可称为练宇,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剑门强调功成方能练剑.其实也暗喻了功成方能练拳的道理。即在没有功夫之前.是绝不可以学拳、练拳的。其实各门派新人入门时。一般都有从基本功和桩功练功开始的模式,这足以证明.明师所教略同,即练拳先练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写字用墨.打拳用功。笔中有墨,手上有功才能显出字迹而示伤痕。否则.笔上墨浅字迹不显;手上无功打上不痛。故,要磨墨,要练功,才能称得上磨练,即磨墨与练功之暗合也。所以.没墨不写字,无功不打拳,是字耶?是拳耶?读者可一目了然也.其中套路招法.又在字拳之中矣(未完待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9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