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你好!
因暑假,孙女由我管,我父亲又住在我家,比较忙,你的大作<<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存稿>>,虽至今才拜读一遍,然亦略有体会,在此随便谈谈,请勿见笑,以我是太极拳外行人士故也。
太极静则如球,点点皆可着力,以着力点为中极,或称太极。人不是球形,而是圆柱形,在中医学上,只能将自身的高度为直径,想象自身是一个球形,这个球形的赤道圈,以腰为中心,称为中极(太极),以中极(太极)为中心,将这个赤道圈等分为90度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称为东、南、西、北四极,皆应中极(太极)而动,以中极为支撑点。这个赤道圈如环无端,点点都是终始,点点都是以圆心中极(太极)为着力点之着力点。或以头顶为北天极,足心为南天极,神阕为东天极,命门为西天极。南北天极的连线与东西天极的连线的垂直交叉点为中天极。中天极与中极重合为一,是人体这个假想球形的球心,这个球形就是太极,它圈定了练习太极者的招式的开合卷舒范围。
“大道至简,大道至易”,其为28式乎!形态、心意、整体三者的要求,这也是习太极者,应晓之法,然而法无定法,非法才是法也。“法不传六耳”,非不传六耳也,以法无定法,因人而异也。
气,在中医典藉中,虽种类繁多,然归纳起来却只有一气,即阴阳之气浑然一体的太极之气。盖人生天地之间,皆赖呼吸饮食以养其身。夫呼吸者,天之阳也,饮食者,地之阴也。故《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即风、火、湿、燥、寒,天之阳也,呼吸可得。,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饮食可得。。”其阳得阴以化气,斯气者,太极也;阴得阳而生血,斯血者,太极也;血得气以生精,斯精者,太极也;气得血而成神,斯神者,太极也;气、血、精、神,浑然一体,亦太极也,以故性命始著,生机乃勃,此《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所由来也。此乃人生之后也。若未生之前,夫妇媾精而成此胚胎,斯胚胎者,太极也。即本天地阴阳之气而交媾也。其胚胎在母腹中,又全赖母之气血以养之,而母之气血,即天地阴阳之气,亦太极也。其胎足月而生,是为人。其人既生以后,又全赖呼吸饮食而得天地阴阳之气以养其身。由是观之,人未生以前,既生之后,无不本天地阴阳之气——太极而生者也。故《管子·内业》曰:“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此可见,人身虽云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实则骨肉之躯也,原是一团死肌,毫无生气,全赖太极之气存乎其中而有生,运行其间而无死也。其太极之气通于眼则眼能视,通于耳则耳能听,通于舌则舌能言,通于手则手能握,通于足则足能行,……,通于脑则脑能思。又从人死曰“落气”,而知人活一口气也。气落则神灭,神气一体也。行气即所以用意,用意即所以行气。故前贤有“意到气到”之说。
《四书·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经文可帮助我们对“安舒”的理解。意为彰显自身本有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们去除污染而自新,并精益求精,到达最完善的地步而保持不变,即是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能有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然后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天地万有皆有本末始终,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修己治人的道理了。按照《四书·大学》这段经文所示,“安”的前提是“静”是“定”是“止”,“静”的结果是“虑”是“得”,这实际是一个人从凡夫到圣人的修炼过程。其“安”是指心安身安,含有心身舒适之意。练太极者,无非是求得心安身安,心身舒适而已矣!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段经文可作为“安舒”的另一种注脚。经文的意思为观察自由自在的自身佛性(自在菩萨),努力运用大智慧到达光辉的彼岸极乐世界时,能真实地看到构成世界与人生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皆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而没有不可变的实体,这一空态能度脱化解掉你的一切痛苦灾难。练太极者,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心身是否自在,一旦发现有不自在之处时,就要立即用智慧纠正之,这样持之以恒,就能使自己五蕴皆空,去掉心身的一切痛苦。
舌上有水谓之“活”。舌下有二穴,一名“津精”,一名“玉液”。是舌上之水的源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为人生于地,就要效法地的本性和规律,地生于天,就要效法天的本性和规律,天生于道,就要效法道的本性和规律,道生于自然,就要效法自然的本性和规律。那末,自然的本性和规律又是什么呢?原来就是老子说“道常无为”,所谓“无为”,其实就是既不人为地向我生者也不向生我者索取,而是既向生我者也向我生者无私的付出,从而达到我与生我者我生者之间的和谐。大自然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人类个体也是这样,为人处事无不都是这样,当然拳道也不例外。然而当今的人们却与此相反,联合起来向天地无限地索取,导致自然灾害愈来愈频繁,同时领导与员工、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与弟、朋与友也不择手段地相互索取,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人类社会。由此可见,练太极者,最忌从中得到什么,为求得到什么而违背太极那自然而然的和谐,将是实得其反。
人,离不开人群,以故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天地,以故人是天地的人。人,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天地,而和谐却是人和社会和天地运转的唯一规律,不容有丝毫的破坏,顺之则快乐,逆之则烦恼,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人心身的和谐,是人的大“大舒适”,人类的和谐,是人类也是个人的“大舒适”,天地的和谐,是天地也是人类和个人的“大舒适”。顺应自身和社会和天地这一和谐规律,就叫做道法自然。
学练太极者,无不以为是自己在练太极,其实错了,应该是太极在练自己。要知太极就是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太极以它的空灵规范练太极者的心神,让其人的心神最终进入空灵,以它的静松规范练太极者的心身,让其心身最终达到静松,以它的动静卷舒规范练太极者的一招一式,让其一招一式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动静卷舒,获得大自在,大舒适。以故练太极者,无需苦练,只要你静下心来定下心来,享受太极对你心身的规范带来的快乐就行了。李老君将孙行者关在八卦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铸炼,将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而今汤老将众多的孙行者放在太极这个八卦炉中,必将铸造出众多的为火眼金睛,其功德可不小啊!
强扭的瓜不但甜,或许还有毒。呼吸的方法很多,总以细长的自然的腹式乎吸为佳。千万不要揠苗助长,人为的将呼吸与动作配合,必须遵守“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其实在练太极的过程中,呼吸会自然而然地与动作配合的天衣无缝。这就叫“水到渠成”。我在临床上遇到十来例练习太极者因急于求成强配呼吸,导至下腹胀满疼痛饮食减少者,余令其停止动作配呼吸,再给以通络行气之药,数日方愈。初习太极者,切忌强行将呼吸与动作配合。
“力”,刚之类也。刚者易折,这是千古不易之理,故练太极者,最忌用力。有两个词:一为“气力”,一为“意到气到”,就是告诉我们,有气就有力,只要意到了,气也就到了,力也就有了,何需人为的去用力呢?
此图是拙著《张氏万年甲子速算法》的封面图,图中心一丸,乃太极之气,太极之气外的红黑互抱之形,为太极因动静而生出的一阴一阳,一卷一舒之招式。其一卷一舒之招式又互含阴阳动静卷舒。也许对理解太极拳的动静开合有一定的帮助,特录于此,以供参考。
“丹田”的位置,自古迄今,尚无定论。“丹田积隔,神仙都医不得,即使医好了,也是吃得做不得。”这是中医有关“丹田”疾病的论述。在临床上我见过三五例,其人阴茎及睾丸胀痛,下腹胀满疼痛,甚则波及上腹,饮食难下,腰腹以下肿胀,行走不太方便,精神萎靡不振。化验小便,有死精子四把叉。药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品而获全愈。古有上丹田――有的说是泥丸宫,即人脑,有的说是前额或两眉之间;中丹田――膻中,在两乳间;下丹田――有的说是神阕,有的说是脐下寸半或三寸,或三寸处再向内三寸处,有的说是命门,总之说法繁多叫人难以适从。其实从道家经藉《道藏》中的描述看,“丹”即是人的生殖之精,生于睾,藏于精囊,而精囊则位于小腹两侧,由此可见,“丹田”当指生殖系统,包括整个小腹为是。汤老强调“小腹自然松垂,不要有意的凸,也不要有意的收”暗合余意。
我有一位莫逆之交的同学擅长山水画,观赏者总有似曾相识之感,觉得格外亲切。问其由,曰:得力于观云,秋云变化莫测,其卷其舒,刚柔间济,松软互陈,无不自然而然,令人倍加陶醉。在下愚昧,总以为此说可用于太极拳道。
《论语·为政第二》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存,相互促进,其学乃能精进。然而思亦有道,雅翁与汤老所示之法,道也,必须遵从。
余尝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旁人事,从日月之往来,水火之流就,夫妇之媾精,而知本有阴阳,斥兮引兮,引则浑然一气成太极。斥则判若二形为天地,与二形相随,同天地俱来者,名昼夜。积昼夜成春、夏、秋、冬为时间;分天地为东、南、西、北成空间。空间对待,得时间以显功用;时间流行,得空间而陈变化。太极之体隐于天地之内,而为万物之胚胎;天地之形著于太极之外,而为万物之父母。天地犹人类之夫妇,乃一大夫妇也;人类之夫妇犹天地,乃一小天地也。太极犹人类之胚胎,乃一大胚胎也;人类之胚胎犹太极,乃一小太极也。时空一体,天地交泰,夫妇媾精,阴阳妙合,太极始成,胚胎方结,万物由是生焉。以故阴阳,实为造化之神万物之主也。
《黄帝内经》同样把“阴阳”视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和主宰。《素问·阴阳应象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天元纪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无论是“四时阴阳” ( 或“阴阳四时” ) 还是“五运阴阳”,都归结为“阴阳”,“阴阳”才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神舒体静者,尤井之观驴,或如镜之照人,面对内(贪瞋痴)外(名利权色等色相)纷扰之境而心身不动者是也。心不异神,神不异心;心即是神,神即是心;神不异身,身不异神;神即是身,身即是神,心神身三者互根,原为一体。心不动则心空而灵而舒而后体静安稳也。心不空则神不灵,神不灵则心不空,试问心神不空不灵,何以练太极?然而神欲静而心动不止,是人皆如是,奈何?究其因,皆缘内存一个“贪”字,遂被外境名利权色等色相所转,心浪滔天,身摇振振,也就在所难免了。当此之时,唯有当机立断,来个釜底抽薪,放下一切,戒掉心中贪欲,连欲戒掉心中贪欲之心也戒掉,欲放下之心也放下,乃不为外境所动,则心浪自息而心空神灵,神舒体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