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论字拳与书法(5)(正文)

论字拳与书法(5)

2008-05-29
核心提示:字有内劲,由人赋予。人之内劲因字而生。先从人及于字,然后是以字再及于人。行笔人力先动,行拳字乃先动。字拳的特点即:有字即...
  
字有内劲,由人赋予。人之内劲因字而生。先从人及于字,然后是以字再及于人。行笔人力先动,行拳字乃先动。字拳的特点即:有字即是拳,字字都成拳,何止二十四字成诀,千千万万字,遇字都是诀。下面就介绍字的内劲和拳的内劲。

字以晋为最盛,王羲之得白云上人书诀,所以成名于后世,实因其有独到之处,他不仅得宇之神,且得字劲与力,力发圆而正,柔里藏刚,韧而润,含而不露;降至大唐.字风一变,则字之力,刚柔倒用,先刚而后柔,猷而硬。至宋、元、明以下,柔者过柔则媚俗;刚者过刚,刚则弩拔,字渐失其真,已无韧猷二劲,而失宇之力矣。

详言之,字有阴阳,有刚柔,在阴阳刚柔上而生力,由力的变化而出点画,即拳之形。以点为主,正是行拳的要领。拳术内劲就是以点为先,点的内劲就是三丰祖师所谓之通微。

点的功夫发自周身,形诸于指,非通灵后无能为力人的内劲也。这种劲,俗说叫劲,术语则是提劲,将力提出活而用之.即为武术之行拳。字变拳即变,上下左右必须活用。点上行则竖立,拳上行则上搠或用劈,竖下行则用撩撮。字横出则是拳的左右横截,也可挤按。左斜行则是势.右下捺则消行。竖要阳伸,横要阴圈,以字找劲,以劲出拳。写字是人找劲,练拳是劲用人,Ela身到字,由字还身,内外交流行之不息。注意,此处流行的是劲是力不是气,练拳用气则神分。

阴阳互用,刚柔兼施,刚里求猷,柔中取韧,猷韧二劲要在字里求,在拳里用。体要柔,肢必刚,肢要柔,付必刚。刚以避敌,柔以发劲,刚顺柔必逆,柔顺刚必逆一顺一逆一随一消,以意应之。

最忌有形。所以千万别把字看成架子,更不需要套路,字熟则拳熟,字精拳自精。有工夫就写字.写字就是练拳,先练一点,次划一竖,再写一横,次划一撇。时时刻刻要这样做,何愁字不成拳。以字出拳,一笔一划即是拳术的一招一势。要先工一笔,然后再兼众画。一个字可以用一手写,也可以用两手写。一手能写一字者,则一手能发数招,所以字门的开门手,就是一开门就用一手,一连气打出七招而不换手,后手放于背后.这叫后摆手,又称救命手以及绝命手(绝命手即一出手就把对方打“土”了,“土”就是打死了)。

先看字形,哪笔是正,哪笔是偏,哪笔是顺。哪笔是逆,然后再联想到身手。顺者手必正出,逆者臂要反用.随字转身要知向背。四正藏于四正之横竖,四隅隐于四斜撇捺。顺多柔逆多刚,迈步如走笔,笔尖前指前进.笔杆下引,引必后退,笔正者正走,笔斜者旁行,日久通神.人一动字即应,人字合~,亦字亦人,字是拳,拳也是字,

人身有血脉,字体也有血脉,人身之血脉是血随气行;字体之血脉是墨随水行。人无血脉则诸穴俱闭.不能呼吸;字无血脉则众画全停,不能成字,此乃字拳内劲之根源也。行拳想写字,则人与字相合。字脉即人脉.字劲即人劲,点手如字点,行手如出画,点划由心出.拳招由手发,心动笔随能写字,意动手随则发拳,拳有气力,字有精神,精神气力合一则拳之上乘,不是架势.如果在此中求套路则背道而驰矣。

字拳乃无言之道,不可名亦无以名之,因行于手强以名之。“二十四字诀”必须先懂字的笔画乃能名之。例如点必飞,横必圈,竖必冲,竖左下斜成撇是右大环.右下斜成捺是左反臂打,短横是截,短竖是插,外勾是右手内挑,内勾是左手反弹,横分上中下,上横立圈.中横平圆,下横分缠,用之有法,自然生力,自然成拳。横正圈内含蓄、柔、缩,竖反劈外有摔、拍、拓。先练通玄.后乃通用.

二十四字诀,原有文武两本,文本又叫通玄本.武本又叫通用本,通玄本讲的是内修法天则地,通用本讲的是人字合一。先述其理,后求其拳,单操双修,逐步形成,不急不徐,万勿超越。

写字,点要重,谓之侧;横要宽,谓之勒;竖长.谓之努;一挑谓之策;一扫谓之喙;一钩谓之趋;一撇谓之掠;一捺谓之磔。横能左右扫,竖能左右分,横极则折.竖极必挑,横变走之,竖变弯钩,竖紧横松,长短互用.不离其形。八法即是八卦,八卦变为八八六十四.八法变为字何止千万,卦法、字法源出于一,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内劲出焉。

故练字拳,必先通易之理,由易理而求字之道.由字之道中求字拳之微,字拳之微必须读易拆卦通灵.必须写字辨划出拳。所以,字拳手操行拳,内外发劲都出于此。身动肢随,意动神随。内操其质,外练其形。形即是字,质就是划。演成字拳,不仅说明人体通,而且说明字体通。字通乃能内布其气,外显其神。人身有精、神、气、力、意;字体有点、竖、横、撇、捺。生理同于物理.天经地纬,善于思虑。时而习之,我身一通,乃与天地同。武当妙法,唯须通灵。通则感,感则灵,灵通则通灵矣。

字拳遇敌,敌入中宫正好瓮中捉鳖。找隙走边.半步即可转入敌后,使对方不及回身,而我则为所欲为。这些功夫都在变中,必须练于平时,熟能生巧。19然应敌自如也。

依字而变,变中有法,一字在身有七变。在前一变.在后一变,在左一变,在右一变,中平一变,上仰一变.下俯一变,谓之七变。要将字看成四面,前后为正。左右为边。可以正用,可以偏用,可以倒用。立而用之.平而用之,一动即变。操之在手,前圈对敌,后圈护己,敌发力,对己提劲。圈有合手圈,有单臂圈。由外向内曰紧.由内向外日松,紧是短手,松是长手,长手追敌。短手取命,以字为根,以手为用,写字操手合为一体,操是提内劲,写是找招术。

遇敌出二手,留前手先引后击。手是触角。一触即知,遇障则炸,敌要出手随他手而入,他拿随拿反打.他擒随势而崩,手中出手,不许回手,敌如制我,由制而杀。此中含有伸缩吞吐,不是支架而是默化。手法要简而净,点划如在书斋,沉着利落,不似战场,玄妙何在?均由宇出。日写百字即是练拳百遍。越多越熟.干遍万遍即能生巧,详体字意,细找内劲,划划生变,变而后化。

总之,无论任何拳种,必须懂得长短。长短之不分.则无屈直也。失之于长者有去无回。失之于短者,只能猛冲直撞。不明阴阳,则不知里手外手。不通刚柔者.则不晓内圆外直。阴阳刚柔本出于长短,所以有长短必要有阴阳。出短用长必要有刚柔。刚柔虽出于曲直。但须知刚不可过于直。柔不可过于曲。长手要伸中有缩.短手要浮中有沉。一伸一缩,一浮一沉,前后相应.单长必须加以攘手。孤短更要知道分寸。长手是先予之.后手是必取之。予中藏引,曲取实攻。长手谓之大手。短手谓之小手。大则浑圆,小则繁缠。大手要有力,小手要懂劲。大则无限大,小则无量小。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4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