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揭开太极“神秘”面纱,教你精髓练习方法(正文)

揭开太极“神秘”面纱,教你精髓练习方法

2011-03-23
核心提示:“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早在七千年以前就已发现并创造的,它揭示了宇宙自然界运动的根本规律。太极拳是中国人用肢体运动的语言来...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早在七千年以前就已发现并创造的,它揭示了宇宙自然界运动的根本规律。太极拳是中国人用肢体运动的语言来诠释这一规律,如今成为人们健身、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并培养我们进入“道”的境界,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人类健身的大运动。
    所谓:“太极”,就是大与小、时间长与短是相对的,阴阳是互相转化的,而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谓“太极拳”,就是人在技击或健身运动中,体现出这种“阴阳互为其根”的辩证关系。就是说当练拳时,无论是上下关系、左右关系、交叉关系、贯串关系、引领关系、内外关系、虚实关系、刚柔关系、快慢关系等等,这些既相互对立、又统一的,既矛盾又辩证的关系,表现在自始至终的每一举一动上,使之能够上下相随、左顾右盼、内外合一、虚实相兼、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周身成为一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每天练的太极拳动作是多么的复杂,又是有着严密的辩证关系,还要在运动中做到连绵不断。我们要想在这一式接一式的变化当中,处理好以上矛盾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
    其实这话只是个比喻,如果我们坚持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练习,是不会那么久的。为什么我们练拳多年没有明显气感、不能内劲贯通?为什么拳架总是打不好?为什么功夫总是上不去呢?这主要原因是你是否掌握了太极拳的理论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很难练出效果来。其实我们每天一遍遍地练拳,却忘了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最传统的方法没有练,那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提法在太极拳界始终界定不清,但是传统方法就是由单式的单独练习开始的,有人叫:“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或“基本练习方法”,关键是有的人只是把它当做初步动作,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是把它当成“精雕细刻”、长期细心研究的对象,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正面单手缠丝功法,也叫“单云手”。我是通过切身体会发现这一点的,因此我把站桩、采气、基本缠丝功合起来,叫“基本功”,并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上发表了《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一文,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太极拳网站转载我的这篇论文,在陈家沟网站的太极论坛上,点击量多年保持在第一位。
    关于太极拳的理论问题,古人已讲得再透彻不过了,我们现在只需要把理论和方法仔仔细细弄清楚,按照老师的正确传承方法坚持练习就是了。我们练习太极拳要想学到太极拳运动的真正内涵,就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了解劲力的根源在那儿,中节在那儿,梢在那儿,运行路线怎么走,怎样做到节节贯串、虚实转换、不偏不倚,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其关键问题是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纲举目张、举一返三、一通百通。不然的话,盲目练拳,错着练、练着又错,或是只注意枝节问题,不抓住主要问题,十年、八年也练不出什么名堂,这叫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抓住一个动作把它“吃透”、练透,就能从中找出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掌握了这个运动规律,就好比做好了一个人像雕塑的骨架子,有了这个骨架,再练套路时,就等于在骨架上添肉,添衣服,“活儿”越做越细。不过做出来的作品有一般的、有优秀的、也有精品,所以这是个细致“活儿”,很吃功夫,许多人没有此番耐心,所以难取“真经”。 其实越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也就是最根本的,我们今天就来解开这个“秘密”。
    “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让我们从太极拳的站桩、采气、基本缠丝功开始,提纲携领,纲举目张,掌握太极拳精髓功法。
基本功一:站桩
A.论站桩功
    “站桩”是中华武术拳种普遍采用的基本功法,如马步桩、三圆桩、三体式、伏虎式等等各种姿势的桩法。站桩的方法,在各个门派的姿势有所不同,在意念要求也有所区别,如道家强调意守丹田,而释家的意念则是要想像“物我一体”的状态,一些技击家的技击桩则强调,在站桩时作搏斗状的想象等等。但总的要求都是要调整站姿,达到一种目的,那就是贯通内气。
    站桩,对于太极拳来说就象盖大楼的地基一样,是练拳的基础。目的是为了端正身法、调整呼吸、协调周身上下各个关节与肌肉的内外关系,使肢体、肌肉调整至贯串状态,气血无碍,通过意念的作用加强放松质量,使经络畅通,建立意念和形体相结合的统一关系。
    首先, 站桩在校正身法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体会身体中正和放松的姿态。当自然松静站立后,心情平静下来,呼吸自然,两脚重量平分,意念空胸实腹,上虚下实。关节、肌肉松开,尤其是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松活。从头顶至脚底要求“虚领顶劲”,目视前方,下颏微收,舌尖抵上鄂,耳向后听,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曲膝松胯,圆裆,五指抓地,意守丹田,做到“尾闾正中,神贯顶”,立身中正安舒。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姿势端正,姿势端正了,全身上下的肌肉没有紧张的地方,气血、经络才能畅通。
    第二是调整呼吸:当姿势中正、松活了,呼吸就会自然均匀,加上腹内松静和意守丹田的势态,保证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并使之畅通。长期的锻炼,呼吸就会变得深、静、细、缓,慢慢地就会使人由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站桩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起到调节作用:由于意识的集中,练功时不再想生活和工作中的杂事,由于意识集中,使大脑神经得到了休整,结合身体姿势的松活、呼吸的均匀,在意念的作用下,使经络畅通,气血旺盛,就能够促进神经细胞敏感和活跃的程度,使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强,因此脏腑的功能作用得到提高,身体健康。我们还可以通过收功的动作,也叫“丹田内转功夫”,更进一步调动内气,增强内气的运用能力。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46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