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打陈式太极拳须有界限(正文)

打陈式太极拳须有界限

2008-05-29
核心提示:人体任何部位运动的幅度,都会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无限度的超越人体运动生理极限,就会使人体失去平衡,这当然会给自身造成严重...
  
        人体任何部位运动的幅度,都会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无限度的超越人体运动生理极限,就会使人体失去平衡,这当然会给自身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样,练习陈式太极拳的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要顺其自然,练习者应该知道每一动作都有一个界限,并且必须按照陈式太极拳的界限来运动,这样才能做到“无过而不及”,否则在与人技击的过程中,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陈式太极拳第十六代传人陈鑫在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有专门论述“界限”的文章,但其内容比较深奥。有多处未体指何为界的文章,使学者读后茫然。因此练习者有必要弄清陈式太极拳的界限,并作为“无过而不及的标准。”

       陈鑫说“打拳以鼻为中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有半身”,从人体解剖学来解释,应当是以人体的纵状面分为左右半身。近代著名太极拳师洪均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手心(劳宫穴)斜对心口为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手和躯干的配合界限又进一步分为:正旋的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脐,中不过心口,要求掌心斜对心口,如云手的左右手或拦搡手的右手。左右反旋的手则手顺缠,肘先收到胸前,然后变逆缠,先将肘转贴肋部,再以手领肘经心口与胯齐,再转到高与眼齐为度如一路的十宁手等。手上下反旋的式子最少,只有金鸡独立是两手同走反旋而一上一下,向上的手如托物状向上托起,高度与头顶百会穴齐平;向下的手经过胯前向胯外下按,但不要超过臀部。

       手部运动的范围应以两足分开的前后左右距离为界。两足左右分开应以足趾尖踏在同一个圆周上为界限;两足前后分开,以前足趾尖和后足跟踏在同一个圆周上为界限形成一个无形的圆柱体。在推手或技击的过程中,对方身体任何部位一旦进入我的界限内,即运用太极拳的技法进行防守或反击。太极拳主张“彼不动己不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

       陈式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即百会穴至会阴穴成一直线,有利于自然接通任督二脉之气。虽然身法要求中正,但躯干的旋转也有一定界限,在拳式中躯干的旋转角度,经常是45度,而上下配合时胸以下随腰裆劲的下塌转得略多于45度。腰的转动角度,一般以40度为宜,超45度时,必须配合以足的摆扣,或变转步法,以维持平衡。肩关节旋转不能大于腰和裆的旋转角度,肩部随左右胯的运动可以一边略高,一边略低的倾斜,但不可走得太过,这样才能形成螺旋主体。

        陈式太极拳特别对长强穴(尾骨下端)有明确要求和界限。洪均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长强穴”微向后翻。有好多练习者长强穴后翻的太过,形成了突臀。陈鑫主张长强穴应微向后翻约15度,陈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的根本区别。因为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尾骨后翻小腹下部自然斜向内收,气自然松沉下去。

       膝和足的配合也有一定的限度,膝关节略内合,但不能向内合的太过,太过会造成尖裆。膝关节应以膝鹤顶穴与地面的垂直线在地面上的交点位于足趾、足踵之间的内侧为界。凡伸展的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里合,成二角形。膝的前后移动应以足趾与足跟之间为界限,向前膝不过趾尖,过之则身体前倾;向后膝不过足跟,过之则身体后仰,下肢劲力松散。

       上述提到的只是陈式太极拳界限的极少部分,还有许多复杂的动作需要遵循拳理拳法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4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