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一个太极隐者对太极的见解(正文)

一个太极隐者对太极的见解

2011-03-12
核心提示:很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其中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何? 大家都在论谁才是...
  

很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其中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何? 大家都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师学的等等......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改变,甚至同门师兄弟中几十年后拳路也会略有不同,但原理心法不会改变,至于真传不真传的问题,在以前学艺的过程中师父会因学生的状况调整教学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套路流传的原因,以陈式来说;流传的老架打起来近于杨式太极拳的味道,而发劲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至于缠丝劲的圈则在腰,所以弹劲难出来,其因有一,因为杨式流传出去的较早较广,修改成接近杨式的动作也较好练,而压箱的功夫也不易外传,除了少数的入室亲近弟子外则不外传。过去的师父多以教学为生计多少都会留几手,如果留在师父的身边不够久是很难学到上乘功夫的,有些以为拳式学完了练练推手就可以,那就太天真了,因此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成为名师,而他的学生也理所当然的又成了名师,至于拳艺的部份也就理所当然的一代少于一代,因此就成了现在的太极形而已。

练功时总会碰到一些人好奇来问练的是什么,一般很少看过太极拳发弹抖劲,所以看的人总觉得像太极拳,可是又好像不是,甚至有人会直接认为这不是太极拳,最后都会问一句话;为什么没有看过这种太极拳,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慢慢的太极拳,我只是笑笑,不予置评,我说;这没什么,练就会,真功夫的人多的是,一山自有一山高。

遇到过很多内外拳术功夫不错的武术界朋友们大家曾相互切磋,各家有各家之所长,传承其优点,当然也有些是光有空架子,倚老卖老的一大堆,我常说练功像赚钱一样,还是得靠自己去练才能累积功力,用说的,是出不了功夫的,以前小时候恩师常对我说;你的拳头怎么那么忙,(意思是怎么老是常打架呢)等到有一天你的拳头不再那么忙时,功夫才能算得上还可以,这个意思后来才明白,因为功夫不须要卖弄,但也不能流于花拳绣腿,真正须要用的时候还是要能用的出来,练功夫先要对自己诚实,一点一滴的累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一百分,如果自己都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话,如何练出功夫呢?

很多人用说的很厉害,不论其功力如何,这样的人,我都只想问一个问题,你练功的时间多,还是说功夫的时间多,一天练多久,一星期练几次,如此便能知道其如何,我的两位恩师到老还是每天老老实实的练功,小时候曾问过恩师一个笨问题,问;师父你的功夫我都打不嬴你,为什么你还是每天都练完全部的功,恩师拍了拍我的头,说;傻孩子功夫你只能算是入门而已,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如果不老老实实练功的话,再好的功夫也会变成花拳绣腿,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是年轻靠身体,老了就得靠功夫的道理。

太极拳到底怎么样才是正确,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说,一是用的方面,有一次遇到一群小混混,不怀好意,口出恶言,仗着人多,可是他们却没想到我竟会先动手,一来他们自己先吓了一跳,二来动起手来他们却反而吃亏,事后停手,对方说;我们都已经够恶了,你却比我们还凶,听起来真是哭笑不得,后来对方问起,用的是什么功夫,我说;这是太极拳,对方直接回了我一句,骗人,真是不知该如何回答,要解释起来可真就是说来话长了,这是一般人对太极拳的错觉,试想太极拳要能快能慢,慢是练什么,慢在那里,快练什么,快在那里,要怎么练,这些都不知道,实战如何用,比手划脚,拳不像拳,这是大家应该省思的问题。

另一个层面则是练法的问题,很多人问,站桩要不要练,对不对,都对,也都要练,但是要先在拳架里头练,因为拳架是活的,光站是死的,拳架练不好,绝对用不出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任何的心法口诀都要在拳架中练出来,拳架中练不出来要如何练出功夫呢?这是不是又是很简单的道理,如太极拳八法,在拳架中都有,如果拿出来单练的话,也很难练出效果,知道心法口诀没有用,没有师父的口传心授的话很容易走偏方向,以前恩师光教一个揉法,就纠正了近一年才真正进入了身体里,我常鼓励学生天天来练功,为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练到身体里,而不是只有比招式而已,我的师父都老老实实的天天练功,何况是我,更何况是我的学生,以前恩师说;现在你自己练功练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练给我看,我能体会恩师的用意,在师父的身边要把功夫练扎实了,以后就不容易走偏掉,很多人以为用几个月的时间拳架学完就是打太极,推来推去就是推手,这是练法上不确实际的认知,很多人听人说,练一些以讹传讹的东西,以至流于比手划脚,功夫还是要老老实实练比较实际。

    太极拳在一趟拳势当中不是要每一招都发劲,在不发劲的式子中,要有暗劲,这是力在骨子里,如此才能绵绵不绝,一趟拳路过程中,展现在身体外的动能要有如大海波浪般,一波接一波的能量,虽然柔,但却蕴含力量,如此才是太极拳该有的表现。

本姓吴,台南人,自十二岁起跟随第一位启蒙恩师;陈远来师父,从八极拳开始入手,到形意,八卦,丹道(这是本门对于气功的称谓)功夫,至今近三十年,恩师武艺精湛博深,以丹道功夫来说;比起现在所谓的气功,不是一些胡乱编的动作加上呼吸,就说成了什么所谓的神功,要不,就是拿着一些古书说三道四的,说实在,丹道(气功)没有那么简单,但却不复杂,只要老老实实的练习绝对会有成果的,我在十八岁时就能发放内气,其实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那么为什么有人练了那么久的气功连最基本的发放内气都做不到呢?

在十几年前气功热潮极盛的时候,曾假装什么都不懂的去打探看他们到底都在练些什么,其结果…可想而知,不过倒是有几个气功师是有功底的,恩师的丹道功夫精深,以前小时候,常见恩师一会儿像是糟老头似的,一会双眼目光似剑的,恩师打起八极拳来的那股崩炸劲实在让人很难相信那是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家,以前恩师常说;年轻靠身体,到老就得靠功夫,这个功夫指的就是内在的聚散,阴阳,循环,也就是丹道功夫,小时候对于恩师说的很多理论都有听没懂,恩师总是说;你记住,以后就会懂了,果然,功夫到了也就懂了,恩师所传的八极拳为最古老且完整的拳术,,现在八极拳很盛行传统的八极拳讲究的是气与力的合,所以会有速度上的墬劲,接触点的崩炸劲,这些劲的来源是;松,正,合,沉,重点是在内力,而不是招式,练的人很多以为只要学八极拳就能天下无敌似的,可是通常都被这个膝盖痛的问题所困扰着,偏偏八极拳和太极拳有个共通处;那边都能痛就是膝盖不能痛,可是很多人的问题是;什么地方都不痛,偏偏就是膝盖痛,这岂不怪乎?

恩师学问也是博大精深,文学,史学,哲学,样样精通,除了武艺以外也让我受益良多,记得小时候常常跟人打架,恩师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打人还是打架呢?我实在是搞不清楚这有什么差别,恩师说;打人嘛,就是你仗着自己有功夫就去欺侮人,打架嘛,就是这个人实在须要被教训,所以教训他,有了恩师的因循善诱,无形中学会了很多人生哲理,恩师说;拳艺也好,人生也好,都要深思,明辩。

太极受业恩师:李长师父,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起太极拳,经历了二位太极拳老师,几年的时间,始终没有感受到太极拳的真缔,不禁又灰心又存疑,直到后来终于寻访到了恩师。恩师从六岁起就开始向杨氏名师杨澄浦师祖学艺,后来十五岁时又从陈氏名师陈发科师祖学习陈氏太极拳,因为恩师已有太极之根基,所以师祖便一开始就授以当时不外传之陈氏太极拳大架子,恩师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到了八十八岁的时候,打起陈式大架子时仍是抖弹,跳跃,发劲,丝毫都不马虎,一天当中总还得练个五,六趟,回想起当初要向恩师学艺的过程真是吃足了苦头,恩师的牌气不是很好,而且据恩师说他的弟子未超过十人,当时恩师已经七十几岁了所以一点也不想收弟子,后来我总是不辞路途远,三,四天就去拜访恩师,有时恩师兴起,要我演练学过的拳法让他老人家瞧瞧,如此经过了一个多月,恩师才正式的收我为弟子,恩师后来提起,太极拳是一门练一辈子都不够的艺术,可惜流传虽多,但是却杂而不清,真理不明,真正的拳法要完整的传下去,这样才能一代传一代,这是他的责任,现在他就把这个责任交到我的手上,恩师总是说功夫不能只练一半,也不能只学一半,练半调子的功夫对不起祖师爷们一代传一代的苦心。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33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