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心经(9)(正文)

太极拳心经(9)

2011-01-11
核心提示:太极拳心经——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王志远  八方通融。八方者,方位也,四正、四隅之谓也。又指宇宙六合之时空。古往...
  
 
太极拳心经
 
——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
 
王志远
 
  八方通融。八方者,方位也,四正、四隅之谓也。又指宇宙六合之时空。古往今来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古往今来即时间,四方上下即空间。古人以宇宙作为天地万物的总称。通者,贯也,达也,往来不绝谓之通;融者,会也,化也,和也,以他平他谓之和,浑然混合谓之融;融会贯通谓通融。非通融,太极不能浑然。
   
  太极拳观物取象,因象会意,意与象融,气象尽意,无法而法,体用统一,以通神明之德,以融万物之情。其拳学的本质是调谐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运行的关系。当其调谐自身小宇宙本体的运行,使之处于“一念不起”“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管不用”“六神无主”“七窍不通”最佳清虚静定之境界,则其心寂然不动而无欲。这种调谐就是“人道自己”。周敦颐《通书·圣学》曰:“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其气外通“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充满“九洲”,内连“九窍、五脏、十二节”,内外一气化成,浑融一体,一旦与道大同,太极修炼者,与宇宙就没有彼此的概念了,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天人合一,时间、空间融为一体。
   
  天人合则“感而遂通”。感是气柔,通是劲畅,此极言太极拳功至极虚至静之神明。惟心一念不起,才能寂然;惟心之寂然,才能虚静,才能敬静。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百骸听命,才能感而遂通。一旦用时感知,便能湛然洞澈,稍触即知,有感即应,以至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功夫,这种功夫就叫做“神”。这种如神的感知,正来源于感知前的一念不起,寂然不动。故“寂然不动而致感而遂通”。寂然不动者一心也,感而遂通者,通八方,通宇宙也。当极虚静时,恍然觉吾此心中无物,旁通无穷,有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有止极;有如大海鱼龙变化,无有间隔,无内外可指,无动静可分,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浑成一片,所谓无在无不在,外不知有身,内不知有心,吾一身乃其发窍,灵明天理,神通无机,融通致化,觉悟灵明,由感而通,则太极拳与造化相通而尽自然之变化,从而昭感灵敏,运化柔润,依随自由,应化广阔,融会贯通矣。太极若能一心寂然无欲而静,以至二仪起伏,四象可控,八方通融;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慧通而深达,玄妙而莫测,则可以酬酢事物之变而应天下之动矣。(待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拳心经(8)
    下一篇: 太极拳心经(10)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0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