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08年师从牛胜先先生正式练习八卦掌。牛胜先师从当代武术名家李天骥。李天骥先生的八卦掌学于其父亲一一武术名家李玉琳,后又经孙禄堂、程有功两位先生的指点,是当代八卦掌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经过近几年的练习,我深感八卦掌确实包含有中国传统技击文化的深刻哲理,在这里我主要就练习八卦掌的重要要领之——“缩身长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练习八卦掌必须先练习好趟泥步,在此基础上再练习走圈趟泥步,然后再学练定势八卦掌。在初步熟悉这些基本功和基本套路之后,如果想再向高层次迈进,就必须强调。缩身长手”。我在学练趟泥步、定势八大学之后,一直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几个月之后,老师才准备给我们纠正动作。这次老师从八卦掌起势第一个动作“青龙返首”开始,给我们进行严格修改。这次动作的纠正老师反复提及的要领就是“缩身长手”这四个字。在起势动作的“起钻落翻”时,胳膊与手要求尽力向上摩擦拧转,同时头与身体要尽力收缩,还要保持尾间中正,沉肩坠肘。这两个相反方向的挣拧裹抱要力求做到身体的极致。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定势动作,身体的感觉却十分难受,坚持几分钟中下来体能的消耗明显高于形意拳的“三体式”。
我体会,八卦掌的“缩身长手”与形意拳的“起钻落翻”具有相似的性质,都要求肢体的摩擦拧转,挣拧裹抱,使人体体能在不断的收缩与紧张中得以充分锻炼.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强健体魄、增长功力的目标。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要领最好要在认真练习趟泥步和定势掌一段时间之后再着重强调。因为八卦掌需要掌握的要领很多,如初学八卦掌应注意克服努气、挺胸、撅臀的毛病,要注意掌握塌、扣、提、顶、裹、松、垂、缩等几大要领(参见牛胜先《如何练好八卦掌》)。细分到每一个动作里.比如趟泥步的步法,“青龙转身”扣步撞掌的爆发力,“走马回头”穿掌的方位,“大蟒翻身”、“白蛇伏草”的节奏,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短时间内要在肢体的运动中理顺这些要领并非易事,只能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如果一开始就过于强调“缩身长手。’这~要领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其他要领的把握。
经过“缩身长手”第二阶段的动作纠正后,我感觉自己的八卦掌进步很大,体能和动作的整体协调性都有了很大提高,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内家拳术的诸多要求,也增进了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