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之(正文)

太极拳之

2008-05-29
核心提示:关于太极拳“接手”问题业界鲜有议论.其实,只要是技击运动,都存在“接手”问题。   何谓“接手”?笔者以为.凡与对方交手时...
  

  关于太极拳“接手”问题业界鲜有议论.其实,只要是技击运动,都存在“接手”问题。

        何谓“接手”?笔者以为.凡与对方交手时触及对方的第一手(脚、肘等)、第一招或第一打击的动作均称之为“接手”。任何种类的技击都应重视“接手”.因为接手往往对全局的胜败产生重要影响。“接手”得机得势.能挫其锐气.在心理上震慑对方。

        一般拳术的接手主要采取格、拦、架、拿诸方法,比如对方右顺步右拳击我上部.我即用左拳向上或者向左格、架,右手见机行事。这种格架用的是直劲、死劲、僵劲,自身本力较小者容易吃亏。

        太极拳的接手根据太极拳理的原则.要求顺着对方的劲路接手,不能与对方产生抗、顶之劲。以上势为例.对方右拳向我上部击来,若我左手接应。则我左手应自左胸前顺缠至脸颊前逆缠.正好触及对方右手小臂直劲.使其经我左手臂螺旋缠丝的弧形切线而过.对方进攻的直劲不是沿我弧形切线而落空.就是其劲被卸去大半。而此时我左手乘其去之机反扣其腕,同时右进身.我即可实施多种采拿靠打。显然我这样的接手要巧妙得多。

       拳术上讲究“横破直、直破横”.太极拳也不例外。但太极拳的“横直破论”的要义在于螺旋缠丝。诚如上势所举。

        双方交手搏击.我方不可能不被对方击中(当然,身体重要部位应尽量避免被击,如头、裆部位),问题的关键是当知道或感知可能被对方击中时应如何接手。根据笔者经验.首先心理上不要惧怕,不要怕被打、被击。其次.被击打部位不能顶抗.接触到对方攻击的刹那间要听其劲路,下意识地内含旋转.不仅仅要有身体腰隙的旋转.更主要的是接触点肌肉筋骨也要进行内在的旋转;同时双手(也可以单手)前后或上下黏住对方进击部位.得机得势采用化、拿、打、发、摔等技法化解对方攻击。如对方右手用拳或掌.或击或推按我胸部或腹部.在感知对方拳或掌接触我被攻击点时.我含胸或含腹.被击部位的肌肉下意识旋转.这叫“点的卸化”;同时,我立刻用双手前后黏住对方右臂.腰胯随对方泄劲之方向旋转.进而采用得势之技势击打对方。

         以上是被动性接手.被动性接手往往是太极拳“后发制人”及“后发先至”要诀的生动体现。然而,我们不能老是被动地等待对方进攻、出手,适时地、主动地进攻也是一种接手,我们称之为“主动性接手”。

         主动性接手要有第一手的预备.更要有第二、第三打击的连续进攻方能奏效。所谓第一手就是我给劲于对方.目的在于一个“引”字.即引对方劲路而出.当对方劲路被我引出并听(捕捉)到时,我即可用多种技势打击对方,这种打击是连续不断的.直至对方无力抵抗.

         主动进攻对方、给对方劲就是主动与对方接手.这个“接手”的劲是“引蛇出洞”的诱饵,因此劲道的拿捏十分重要。劲道不及.“蛇”不出洞;劲道过正.反被“蛇”咬。水平一般者不可滥用。

         不论是被动性接手还是主动性接手.都要遵循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即接手之劲走螺旋、走缠丝、走弧形。

         接手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局的胜败,练好接手无疑是交手搏击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拳架、推手有一定基础后,就要散形对练被动性接手:乙方对甲方上部定点进攻.甲方以手臂螺旋缠丝沾黏接手。练习时先单手再双手。先定点后多点,速度由慢渐快.反练习,做到心不惧、眼不眨、手缠身进等,待熟练后方可练习主动性接手。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68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