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程进才在休斯敦员工健康日教授太极拳桩功要点(正文)

程进才在休斯敦员工健康日教授太极拳桩功要点

2010-01-23   中国太极拳网   程进才
核心提示:十月十三日休斯敦员工健康日程进才教授太极拳作者:程进才(写于9/21/09年)  十月十三日休斯敦员工健康日 ,程进才主要教授太...
  


十月十三日休斯敦员工健康日

程进才教授太极拳


作者:程进才

(写于9/21/09年)


  十月十三日休斯敦员工健康日 ,程进才主要教授太极拳内容是:无极椿功导气法和益智开慧接气法,以及胸胯缠丝开合功,因为时间短,还要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有针对性教授一些保健和康复,以及预防因压力所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疾病,心脏疾病和经常失眠,因工作压力造成的两肩酸痛,颈椎酸痛,以及引起的颈椎各种疾病,这些功法对于这方面的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和康复作用。

  长期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平衡阴阳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身体健康的维护,是由于机体内“阴阳”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保持着能动的平衡来维护的,这种过程,中医叫做“阴平阳秘”。按阴阳的属性来说:动为阳静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总之阴阳结合,动静合一,气血畅通,才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平衡阴阳,修心养性,《诗经》上讲“心之忧点,气毒大苦”。可见修心放松对形体的重要性。为了减轻或避免各种压力和心绪不好产生的疾病,就要多练此功。人的大脑善于思维,不让大脑思维是不行的,也是人做不到的,就是睡眠状态下还会做梦,“凡人不能无思”,关键是怎么想,想些什么。这就是需要练习该运动去压抑和消除那些烦恼的思维。神经系统是有机体的整体能够感受到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和调节的作用。神经系统的功能,能使人体各系统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经过锻炼能保持这个相对的平衡,人就会健康长寿。

  2、调和气血

  讲气一定要讲血,气和血是分不开的,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旺血则自滋生,活血必先顺气,养血必先养气。气血和畅,生命就得以正常进行,气血失调,人就会产生疾病。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练武时功夫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任何功法,首先要从气开始修炼,练太极拳也是一样。人之有生全赖于气,气的质量,在于后天的锻炼。

  气的作用:一般讲有四个方面。一、推动与维持恒定作用。二、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三、固摄血液循环而行,防止流失的作用。四、有新陈代谢相互转化的作用。

  3、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是人体周身气血运行和输通的渠道。把人体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系统。经络系统保持畅通。人体的气血就能正常运行,生命就得以正常活动,经络系统出现异常变动。人体的机能活动就要发生障碍,产生疾病。而经络系统的通畅,血液的运行,由是靠‘气’的推动作用实现的。所谓“经络之气”就是指此而说的。常练功不缀的人,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常常可以自己感觉到有“内气”在体内运行和血液循环旺盛腺体活动增强等现象,这些变化都说明练习内气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4、培育真气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靠体内的“真气”推动的。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讲,分三种气。一是,肾中精气,又名“元气”、“真气”,使人体最基本,最主要的气,使人体的原动力。其主要功能是人体生长发育。二是,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也叫“营气”因与血共行脉种,富于营养,故称“营气”,其主要功能是营养和化生血液作用。三是,肺吸入的清气,也叫“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聚积之处,又称膻中。宗气,上出于肺,咽喉,下行于足。其作用走息道呼吸,贯心脉而行血,凡肢体的温寒,视力,心博的强弱都与气有关。通过练习该功,使以上三种之气充实起来。充盈到身体的各部,来调动自身的功能,发挥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增强抗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NextPage]


  无极椿功导气法
  
  动作一: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脚均匀着力,两手自然下垂,同时呼气,目视前方。(图1-01)
  
  要点: 这时,心无所思、脑无所念、全身放松,然后再调身、调心、调息,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静心站立,静待其功。

  动作二:轻轻吸气,两手以腕领劲微微向上抬举,略高于肩,

  目视前方。(图1-02)

  要点:两手以腕领劲微微向上抬举时,要保持沉肘。

  动作三:呼气,要长呼、深呼,以两掌根领劲回收慢慢往下按,目视前方。(图1-03)

  要点:如果肺活量不大,不能配合两手下按长呼,中间可以换一下气,再继续呼,重点在呼气。全身保持原来状态,再轻吸气,再继续呼一次气。

  要点:随即放松手指,稍停片刻,体会气完全沉于丹田,这式才算完成。如果嘴里有津液,等咽下后,再反复练习。

  练习这一动作,可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时间来练习,每次不低于五分钟。练习者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在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该动作主要是排除体内二氧化碳,使大脑和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到及时的补充,确保血液畅通。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和经常失眠,以及压力所引起的一切病症都有很好的保健和康复作用。

  益智开慧接气法

 
  动作一:吸气,两手掌心向上,在身体两侧往上完全伸展,两掌十指相合,目视上方(图2-01)

  动作二:不吸不呼,两掌以掌根领劲,贴着脸往下降至耳朵平,目视前方。(图2-02)

  动作三:呼气,两手贴着脸向前推,目视前方。(图2-03)

  要点:向前推时劲在掌根,保持沉肩坠肘,含胸塌腰。
 
  动作四:吸气,然后两手再向下抓,抓时手指要散开,使每个手指都用上劲。当抓到两胯时,放松手指,长呼,目视前方。(图2-04)

  要点:练习速度要慢,反复的练习。练习该功法,可以消除脑力疲劳,促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改善大脑供血、供养状况。根据现代医学有关报导,证明人机体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当人体进入舒松,入静状态时,大脑皮层作为一种特殊的休息状态,改变了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使其转向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有序化程度,此时氧气量消耗缓慢减少,人体内的蓄氧量显著增加,大脑得到了充足的氧供应,脑神经系统协调的能力提高,从而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力,也同时使各种压力所引起的精神紧张及大脑疲劳得以消除。该功法对于大脑方面的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和康复作用,也起到益智开慧使人更加聪明。

[NextPage]


胸胯缠丝开合功

   动作一:两腿站立略比肩宽,两手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图3-01)
   动作二:提左腿向前迈一步,成左腿在前右腿在后的前后姿势,两手握拳贴于胸前,含胸塌腰,成左弓右蹬步,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图3-02)
动作三:接上势,吸气,以肘领劲往身体两侧上方画弧,向右开展,同时上身向右转,成右弓左蹬步姿势,右脚尖领着右膝同时向右开,两肘领劲向左右两侧拉平,开胸落胯,目视前方。(图3-03)
 动作四:接上势,不吸不呼,,两肘领劲下压合于胸两侧,同时身体微下蹲,再略右转,含胸,目视前方。(图3-04)
   动作五:接上势,呼气,然后身体向左转,随即重心移至左腿,左膝与左脚尖上下垂直,两肘领劲合于胸前,含胸塌腰,成左弓步右蹬步,目视前方。(图3-05)

以动作连贯做十次以上,然后变换方向。

   动作六:提右腿向前迈一步,成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前后姿势,两手握拳贴于胸前,含胸塌腰,成右弓步左蹬步,重心在右腿,目视前方。(图3-06)

   动作七:接上势,吸气,以肘领劲平行向左开展,同时上身向左转,成左弓右蹬步姿势,左脚领着左膝同时向左开。两肘领劲向左右两侧拉平,开胯开胸,目视前方。(图3-07)

   动作八:接上势,不吸不呼,两肘下沉合于胸两侧,同时身体微下蹲,再略左转,含胸,目视前方。(图3-08)
   动作九:接上势,呼气,身体继续向右转,随即重心移至右腿,右膝与右脚尖上下垂直,两肘领劲合于胸前,含胸塌腰,成右弓步左蹬步,目视前方。(图3-09)

要点:以上连贯动作做十次以上,然后变换单手缠丝功法。 

 胸胯缠丝开合功,主要是练习沉肩坠肘和开胯圆裆。陈式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不同的特点,就是区别于能不能沉肩坠肘和开胯圆裆。只有沉肩坠肘,气才能由丹田直通梢节,和人交手时化劲才能自然,速度才能快,才能随势而变,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开胯圆裆才能转换灵活,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配合上节化劲的速度,才能起到打人不见形为妙的高级境界。

   骑马蹲裆、屈膝坐胯,根基在两腿,两腿的枢纽在两胯。胯的开合旋转牵连者腰劲是否能下贯,周身能否相合,上下能否相随,中气能否贯通,虚实能否转换灵活,立身能否中正。要达到这些要求,一定要多练习该功法。在练习该功法时,要以自身坐胯的高低程度而定,注意屈膝不可太过,过则有失中定劲,易受制于人;过则转关不灵,无所适从,膝部容易损伤。开胸坐胯要完整一气,开胸时要沈肩坠肘,肘不坠则肩沈不下,气上浮胸中而不得力,周身之劲合不住,影响立身中正。坐胯时要塌腰,才能使内气下降,稳固下盘,塌腰就是要求腰部按照生理自然曲线塌住,无论进退旋转都能掌握住整个身体的重心,保持中定劲,同时注意束肋。腰有意识的下垂,从而达到圆满完整,不断、不僵、不丢、不散,如果腰部力量中断脱节,或者起不到枢纽的作用,就很难达到由脚到头完整一致,上下相随和周身一体的目的。腰部的运转必须松胯,胯根大筋不能顶着盆骨,只有松胯才能以腰为轴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该功法主要是放松两肩,对因工作压力造成的两肩酸痛,颈椎酸痛,以及引起的颈椎各种疾病,练该功法对于这方面的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和康复作用。
                   

[NextPage]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621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