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练习时之异时,异地,异人(正文)

太极拳练习时之异时,异地,异人

2010-01-19   中国太极拳网   朱飞飞
核心提示: 在解释异时异地异人之前先说一下传统陈氏太极拳相关的吧。 先来说一下历史,不单单是民间,包括学术界也有争议关于太极拳的发源...
  

 

       在解释异时异地异人之前先说一下传统陈氏太极拳相关的吧。

       先来说一下历史,不单单是民间,包括学术界也有争议关于太极拳的发源地和创始人,较广泛争端是张三丰为太极拳创始人之说,近期经由唐豪根据陈家沟《陈氏家谱》以及《陈氏太极拳图说》等书籍简单断定为河南陈家沟陈王庭。

       其一,正史记载并无此人张三丰记载,而《温县县志》《陈氏家乘》等书籍均记载有陈王庭此人,明末乡兵守备等文字均可查。

         第二,武当山现流传研习的太极拳据传,为张三丰所创,并被较多人认知为最先创编,太极拳精髓理论为中庸之道,张氏是道教人物,是有机会将道教教义结合传统医学以及周易变化创编太极拳,但无正式记载,张氏生卒年等均不可考;而同时,陈氏自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河南怀庆府,陈氏世祖卜,武艺高强,族人也多习武,至九世王庭,此沿袭未断,且九世王庭,精通医学,知识广博,性情敦厚(此点亦可从现代陈氏家族族人显现),亦有机会创编太极拳,并且世祖留有歌诀,只是未表示:闲来时造拳-- 究竟为何种拳术,解释一,歌诀,如同古代诗词,现在歌曲一样,需要押韵格致,明显:闲来时太极,闲来时造太极… 均拗口。解释二,无解释意义。陈氏太极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世人所知,之前传男不传女,船内不传外,保留完好,世祖歌诀流传地在陈家沟怀庆府自家之地,非广告宣传,无需弥彰。所以,从第二点来看,世祖王庭更有可能为太极拳创始人,陈家沟为太极拳发源地。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太极拳的要义。要比较,便需同类似事物比较,我们不比较当前的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五十六式,也不比较武当山的表演套路,来看看陈家沟传统的陈氏太极拳和武当山道人自己练习的太极拳。要点比较多。有以下如此:

        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契合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

        每个动作均有经络变化,一般为外出展开时阳经紧张,阴经放松,比如:传统套路老架一路起势动作---双手微向外同时向前伸出,此动作作用是双手向外向前时使得身体经络中手三阴经放松,顺序为身体做小缠丝将丹田精气走膻中,由心走上,由心走下,双向,所走经络为手少阴心经,下沉回来时手少阴心经精气由手太阳小肠经回来经过膻中至丹田,做到身体精气和自然之气交换的目的,之前我也有写过太极拳气的分类和练习,而整个老家一路中,用到心经和小肠经的最多,传统医学理论中,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小肠主化物而分别清浊,为受盛之官,能化物而使精华归于五脏,使糟粕从六腑排泄;并使糟粕中的水分归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因此小肠如有病变,可以影响大便和小便的排泄。所以在练习这个最古老的套路时最多练习的便是这两个器官。套路里练习时动作细节复杂精确,我这里说的比较简单,为的是和武当太极做比较。

[NextPage]

        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每个练过陈氏太极拳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句话,老师在教的时候都会讲:习武习德,立身中正,不丢不顶,取之为中。

        先说习武习德,《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在序中便有篇幅说明,习武者不可狂,狂,则内慢身心,外慢他人。择良师益友,勤学苦练,是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守身进取。

        再讲立身中正,和德行关系莫大,自身中正,不偏倚,习拳在基本功中便强烈体现:自上而下,下颌微收,牙齿轻叩,舌抵上鄂--目的两个,一,玉枕关舒张,即颈部放松,舌搭桥,帮助督脉畅通;二,有利于精气下沉。松肩坠肘,舒指活腕—气息下沉,舒指活腕使得经络舒张。松腰敛臀—丹田松沉,命门关舒张,即两肾放松,中医要义:肾藏精,紧张即消耗。

        此为上体要求,下肢不详述,以上动作做到后身体会成直立状态,此为外形中正。想得到外形中正,不单需动作准确,心境更要沉静,双向要求,和德行相互影响。是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修身养性。

        且说不丢不顶,取之于中。此话首次听来用作理论语言是从朱天才老师,先前不是很理解,后细细想来,做来,原来如此精确。此句可是说是解释德行和中正的,为不激进不怠慢。是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退江湖居庙堂。

         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契合阴阳虚实变化周易学说:

        很多人在练习太极拳时都会问,什么是刚柔相济,我们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解释,陈氏太极拳老家一路以柔为主,老架二路以刚为主。这样解释的人应该是对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不了解,按照《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解释,刚,即实,柔,即虚,每个动作当左脚为实时,左手便为实,但因为阴阳变化不定,左臂应该为虚,即当身体重心偏向左边时,左手意念贯穿,意念要求左臂放松,以达到虚实阴阳变化不断,刚柔相济之要义。而当此类要求达到之后,手连接手臂的经络走向也会正确,每个动作皆是如此,复杂,协调。

       传统陈氏太极拳在练习时候注重方位的转换和练习时间的选择。针对方位的转换格式,传统陈氏太极拳的五种推手法中表现很明确,在更换方向的时候会选择没有锐角来走,而行走的路线便是太极图。关于练习时间的选择,就是我要说的---异时,异地,异人。先分开来解释一下各项具体表现,但,在练习时均是结合的

异时:阳气阴气不同时辰的变化,阳气阴气不同季节的变化(以中原地带为基准,其他地域参照时差计算)

右图很形象描述一天中不同时辰阴阳之气变化以及此时活动最强烈的动物。

子时,晚上11:00-1:00阴气最重,

阳气将升未升,称为阴极,是极时。

丑时,晚上1:00-3:00阴气下降,

阳气显现初生之势

寅时…

以此类推

午时,白天11:00-1:00阳气最重,

阴气将升未升,称为阳极,是极时。

中医认为无论阴极还是阳极,都是需要休息的,而人类

经过长期进化,在此两个极时也是最虚弱的时候,需要休息。

在阴极之时,消耗阳气最多;阳极之时,消耗阴气最多。便都需要休息养精。

练习太极拳同样道理,阴极阳极不宜练习。

再来说季节的阴阳变化

冬,阴极

春,阳气初生,万物滋长

夏,阳极

长夏,阳气主导

秋,阴气生长,生长减缓

 

[NextPage]

以上是时辰和季节的阴阳变化,同时,不同脏腑在不同时辰活动情况也不一样

1, 子时(23:00-1:00):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要在子时睡觉,不然胆汁易变浓形成结晶,形成结石。

2,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人卧则血归)未入睡者,面色青灰,心情烦燥,易生肝病。

3, 寅时(3:00-5:00):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通过肺输送给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上起床人有精神、中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将新鲜的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

4, 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旺,有利于排泄。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新鲜血液输给全身及大肠,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毒素。

5, 辰时(7:00-9:00):胃经最旺,有利于消化;

——人在早上7点吃早餐,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者唇裂,生疮,可以在辰时降胃气。胃寒流口水者,辰时补胃阳。

6, 巳si时(9:00-11:00):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营养、升血。(补脾,在上午9-11点吃黄色东西)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的质量也好,所以唇是红润的。唇暗或唇紫,属于脾虚,巳时健脾补中气。

7, 午时(11:00-13:00):心经最旺,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心为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精。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处。心气虚时午时补充心气;心因虚,舌红或紫,并有内热者,滋心阴降虚火。

8, 末时(13:00-15:00):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营养。(中午吃红色的东西,小肠吸收就多。)

——小肠分清浊,把多余的水分归为膀胱,垃圾糟粕归于大肠,精华上升输送给脾。如果小肠有热,人会咳嗽、放屁。末时可清小肠热。

9,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最旺,有利于卸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和周身的火气。

——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分和精液,并将多余部分排出体外,精液在体内循环。若膀胱有热,可遗尿。肺阴虚,可在申时滋阴降热。肝阳虚、肾阳虚可在申时滋阴降热,从尿中泄掉肝火。

10, 酉时(17:00-19:00):肾经最旺,有利于贮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人体泄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存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阳,肾阴虚者申时滋阴降热。

11, 戌时(19:00-21:00):心包经最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

——(“心包”为心脏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闷热者戌时滋阴化瘀。

12, 亥时(21:00-23:00):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此休息百脉可得到休养。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经络,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可以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气虚者,脾虚者亥时补中气,肺阳虚,儿童阳虚倒汗,成人阳虚内热,偏重者,亥时滋阴降热。

        陈氏太极拳传统套路行气方式在套路中多表现为外展时上肢下肢阳经紧张,行走阴经,回归阴经紧张阳极放松,谓之阴阳交替,刚柔相济。

[NextPage]

        举个最多见的手少阴心经的例子,拦扎衣动作最后是右手向右前侧方向展开伸出,掌心向外,此时手臂阳经侧肌肉紧张,掌心侧向外,手太阳小肠经穴位紧张,而手少阴心经穴位放松,先外形催内气,经络由心走上,由心走下,走上至小指末端,紧接动作六封四闭,手臂内侧紧张,而外侧手太阳小肠经穴位放松,精气由阳经走回,一个循环,身体脏器“心”中的精气和外界自然之气转换,阴气外散,阳气收敛。原因为精气三个来源中先天之气不可改变,可以调整的便是水谷之气和自然之气,水谷需要营养学和自己的身体本体需要来做选择,自然之气并不是你想要阴气就有阴气,想收敛阳气就可以收敛阳气的。

        传统陈氏太极拳便是通过这些类似的符合经络的动作的练习来使周身经络畅通,不同动作不同经络走向,练习者再根据自己不同身体需要做相应练习。

        来根据上面的条件来举个具体例子:

       某人,肺有疾,阳气盛。便可以在寅时多练习手太阴肺经相关动作,例如搂膝

        某人,肺有疾,阴气盛。肺有疾适宜练习时间为寅时,但寅时阴气太重,多练会阴气过盛,便可以选择寅时之后的卯时,此时阳气较多,肺部活动能力较强

        此项仅仅为简单判断,真正确定应咨询老师和中医。

        古语有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功夫很快。而陈家沟每年中来练拳人数最多的是夏季,此时练习会发现进步很快,夏季阳气旺盛,来陈家沟学习的现代社会人类均生活压力大,消耗过多,夏季补气好时节。

        古语亦云: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陈家沟地处清风岭高处,南面黄河洛水,北靠巍巍太行,本亦为极阳之地,却黄河改道,南方邙山面前,于是陈家沟阴阳相依,水草肥美,由此亦可想见,先祖陈卜定也是通得周易八卦之人,且务实,不然为何迁徙单单至此常阳村而止。想那武当等山,张氏并无考虑如此这些吧。

[NextPage]

        三说异地,地包含方位和处处。练习时不同方位阴阳不同,所处地方不同,阴阳不同

方 位
 旺 季
 天 干
 地 支
 阴阳
 结果
 
东方
 春
 甲乙
 寅卯
 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 乙为阴;寅卯同属木, 寅为阳, 卯为阴
 两阴两阳,阴气主导,阳气将升未升
 
南方
 夏
 丙丁
 巳午
 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 丁为阴;巳午同属火, 午为阳, 巳为阴
 火阳,阳极
 
中央
 四季末
 戊己
 辰戌丑未
 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 己为阴;辰丑同属土, 辰为阳, 丑为阴
 两阴两阳,阳气主导,阴气将升未升
 
西方
 秋
 庚辛
 申酉
 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 辛为阴;申酉同属金, 申为阳, 酉为阴
 双金,阳气下降
 
北方
 冬
 壬癸
 亥子
 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 癸为阴
 水阴
 

举例来讲,

       某人,肺有疾,阳气盛。便可以在寅时多练习手太阴肺经相关动作,春季面朝西方,西北,西南较宜。此时如果需要选择的更精确便不要有练习者更详细身体身心信息,肺有疾,何种程度,阳气盛,何种状态,极盛,西。较盛,西北,西南

       某人,肺有疾,阴气盛。肺有疾适宜练习时间为寅时,但寅时阴气太重,多练会阴气过盛。夏季面朝南方,极阴,南方。较阴,东南,西南。

        以此类推。关键是方位,地域选择《陈氏太极拳图说》等书籍中既定地域为陈家沟。

       也正是因为这些和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要点,《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才会用大量篇幅来印刷看似和太极拳无关的经络图,河图,洛书图,八卦方位图。

       我想这些内容我们至少可以推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   历史等记录表明,太极拳创始人为陈王庭,发源地在陈家沟;

        第二,   传统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和理论表明,陈家沟的传统陈氏太极拳不仅符合传统医学的经络,同时契合周易八卦理论;

        第三,   传统陈氏太极拳动作意义表明,习武习德,立身中正,不丢不顶,取之于中,契合中华传统文化中庸之道;

        第四, 现代社会因为身体肌肉结构等变化导致当代人不能同陈家沟当地成长的人一样本身就具有练习太极拳的身体结构,于是教授课程的同时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要求缩减动作,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老架一路第一阶段正确动作学习阶段如果每天上课3小时,自己练习3小时,身体条件需要至少1年,在传播太极拳的时候就出现了简单无内涵的套路,于是就有了对传统陈氏太极拳或者太极拳的误解,用任何一个逻辑来推理,一个能称为太极拳的拳术,如果没有这样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理论底蕴,又何敢称为太极拳。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不单符合经络学说,周易阴阳虚实变化学说,更有技击攻防内容,可以说,传统太极拳不是一种武术,确切的说是一种文化。

        我自己是在原来和大家一样的认识下盲目练习很长时间,直到后来真正和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接触,了解才有这样的一些认识,而之后的学习练习因为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才知道她的深刻,她的广博,她的有益大众,便越来越觉得自己浅薄。

        我这样的解释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的目的不是菲薄其他拳派,古语云,开卷有益。我相信,不管是何种门派派别的正直的武术,都是文化的精髓,只要练习,身体都是会受益的,只是能用自己个人近20年练习传统陈氏太极拳的经历来告诉更多人,来正确认识太极拳,来正确认识陈家沟传统陈氏太极拳。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619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