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李雅轩谈太极拳(正文)

李雅轩谈太极拳

2009-11-10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   李雅轩
核心提示: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 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
       
         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

  所以太极拳练法在未出势之前,预备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静思想,以养神经上的虚灵为第一要着。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怎样才能作到静?一要身桩中正,二要呼吸舒适,三要心性放稳,四要一身松净,松匀。如能长久持此思想,就能一点一点的作到真的稳静了。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初学时 ,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只是身放松软,心放稳静 ,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俟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

  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学者须特别注意。

  我过去练功夫的经验,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

  所谓神者,周身虚灵之气势,莫测之动作,轻快变化之谓也。非咬牙瞪眼,努力使气之说。所谓气者,呼吸沉着之气,非青筋暴露,鼓包起块,强行呼吸之谓。所谓体者,稳静安舒,动作轻灵之谓。非打桩,打沙包,排打周身,以及碰胳膊,撮手指,捶肚皮一般麻木神经之谓。

  如练时拳意不上手,是身势不松,上下不随,内外不合,呼吸不舒故耳。

  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这句话 ,那就练不好拳了。

  动须趁着呼吸,以呼吸来促使开合,所以谓之以气运身也。

  拳术是个人徒手战术,心脑为司令,胸腰如大本营,肩胯如师旅,腿臂如团营,手足为连排,皮肤如哨兵,神经如电话,一但与敌人接触,神经立可传达消息于心脑,由心脑因事制宜指挥身腰,领动四肢手脚,予以适当之应付。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

  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沈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对太极拳的体会: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81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