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1969年接触八卦掌,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寻师访友,通过几十年的练习,取得一定的成绩,在2005年、2006年和2008年的重庆传统武术精英赛上都获得了双金和“特别优秀奖”;在2007年3月香港举行的第五届“回归杯”国际传统武术节和2008年武当山第三届世界武术节上获八卦刀金牌。
几十年的研修、实践证实,八卦掌是效仿天体运动悟出来的武术运动形式,它融易理、医理、武术技击、健身及道家养身之理于一炉,简单、易学、易效。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与训练中,在健身、疗伤和技击到套路演练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愿介绍给广大读者,供参考和指正。
一、疗伤治病
(一)内外兼修:
我有个徒弟名叫吴彦君,今年26岁,16岁进四川泸州武校练习武术散打,曾获四川省散打亚军。他在一次负重深蹲力量训练时,由于负荷太重不慎腰部受伤,检查结果(X光片)第四、五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为继续训练,每周打两次封闭(麻药),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好放弃散打生涯。
2004年,吴彦君经他叔叔介绍拜我为师练习八卦掌。我先教他练习定式八掌,在练了一个多星期后他腰痛,我才知道他腰部受过伤。八卦掌三十六首歌诀第一首歌诀:“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向虎口瞧”。身体在拧旋走转时,整个脊柱的附件,如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受伤部位必然疼痛,这就印证了中医所说的“痛则不通”。我叫他继续不停地走转,只是不要拧得太过。小吴每天走掌3—4小时,走转3个多月发现小腹“真气”充盈发热,而且越来越强烈,我叫他配合打坐。很快有一天一股强大的热流从会阴、长强、脊柱、玉枕冲上百会下任脉回丹田。歌诀日:“气到丹田缩谷道,直拔巅顶贯精神”,打通任督二脉形成了小周天循环。“通则不痛”,小吴的腰伤从此再也不痛了,而精神饱满,功力大增,二目炯炯有神。今年3月23日晚9点10分重庆科教频道“真实栏目”播放的《八卦掌拜师记》,就是根据小吴这个故事为题材制作的。
(二)减肥降脂
我另一个徒弟名叫龚建伟,今年40岁,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武术系,现任重庆工商大学体育教师,施教田径、武术、散打。从小爱好武术,体魄健壮,但由于工作忙事物缠身,运动减少而发胖血脂高。2004年拜我为师,先教他定式八掌“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瓣膝抓地牢,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向虎口瞧”。他走转只出汗(燃烧脂肪)不喘气,比一般正常走路消耗的热量大得多。两个月不到血脂降到正常值后,我又传他老八掌、游身连环掌、八卦刀等,后来他在重庆和香港比赛获得金牌。
(三)矫正脊柱
我另一个徒弟叫陈建军,今年40多岁,为谋生长期开出租车成了驼背。我叫他坚持练定势八掌,因人而宜多练“白猿献桃”且练法与其他人不一样,双肘尖内靠两小臂向外翻,双肘再向圆心顶,再扭腰、扭胯、掰膝、趟泥步而行。空胸拔顶,含胸拔背,这样背阔肌、脊柱特别是胸椎的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受到不同程度牵拉。当小陈认真练到一个多星期,胸3—7椎发出嚓擦的声音,背也伸直了轻松了,他高兴地说:“八卦掌治好我的驼背”(注:含胸拔背并不是弯腰驼背)。
二、浅谈八卦步
八卦掌是游击战,以步为先以步法取胜。
在这里先谈“平起平落”。对于初学者慢行可以这样要求,但到中层阶段不应强调平起,应自然起步。过去我也被书上的东西误导了,有些老师在书上写“不跷脚,不拔根”,而在实际演练套路时却跷脚、拔根得厉害。而本人自信地说,在多次国内、外大赛中,自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步没跷脚。但拔根是自然的,请问不拔跟能快速而灵活地起步走转吗?本人多年来体会在走掌的过程中“扭步掰膝抓地牢”,后足跟要自然拔起,再经过前足踝关节内侧时,后足应与地面平行,然后脚背绷平似擦非擦(不得有意去擦地)趟泥而行,落脚抓地,后脚即起,就这样周而复始。我观察足球运动员运球时与我们八卦步相仿,人们都知道人在起跑前,后脚跟先起做好准备,起跑时前掌蹬地。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运动员以及拳击散打运动在灵活的移动步法时,双足跟很少着地。八卦步强调阴阳变化,实则为阳虚则为阴(足跟起),重心转移要快,八卦掌创始人董祖师以及掌门大弟子尹福再传弟子宫宝田,他们的步法是“小快而轻盈,发劲时丹田鼓荡后足蹬拔”,所以他们能以常人不可想象的闪电般速度到敌身旁使敌防不胜防!我认为八卦步不跷脚是必然的,拔跟是自然的。本文题图为作者在比赛中。图2摄于1980年。(作者简介:重庆市八卦掌名家。出生于1949年7月,中国武术七段、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先后师从山东张极甫、重庆吕紫剑等先生为师习练八卦掌、武当剑等..多次在武术比赛中获奖。2009年6月至7月应邀赴美国传授八卦掌。详见本期封面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