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少林心意行桩功(正文)

少林心意行桩功

2009-09-12   少林与太极   道横传
核心提示: 行桩功是少林镇寺名拳心意把的基础功法。通过行桩的练习,可使周身上下骨挺筋伸,劲力贯通。在实战时可达到发力稳健沉雄,势不可...
  


    行桩功是少林镇寺名拳“心意把"的基础功法。通过行桩的练习,可使周身上下骨挺筋伸,劲力贯通。在实战时可达到发力稳健沉雄,势不可挡。正如拳谚云:“打人如走路,打人如拔草。”

    一、马步行桩法
    1.面朝南站立,双脚左右分开比肩略宽。身体正直,下颌内扣,双眼向正前方平视。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2.双腿向下弯曲,下蹲成四平马步桩,同时双手握拳收于腰侧。然后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拳变掌用力前推,推至双臂快要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

    3.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双掌变拳,缓缓收于腰侧。

    4.接着,左腿略微上提,左脚紧贴地面经右脚跟后侧向右进步,身体重心全部落在右脚上。左脚落实后,整个身体180度旋转,变为面朝北站立。双腿仍保持四平马步桩姿势。

    5.接着,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拳变掌缓缓用力前推,推至双臂快要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然后呼气,双掌变拳收于腰侧。接着左脚经右脚跟后侧向左进步,落实后身体面朝南站立。然后吸气,双拳变掌缓缓用力前推。如此反复练习。左右脚互换练习。

    练习要点:
    1.左脚向右经右脚后侧向右进步时,动作要缓慢,不可以快,身体重心可略向上挺起,但上挺动作幅度不可过大。

    2.当左脚接触地面落实后,身体由左向右1 80度旋转时,动作也必须要做到缓慢,不可过快。

    3.缓缓吸气与双掌缓缓用力前推要同步进行。

[NextPage]


    二、弓步行桩法
    1.双脚并拢站立,身体正直,下颌内扣,双眼向正前方平视。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双腿缓缓向下弯曲,同时左脚缓慢地向身体正前方迈出一步,以脚跟着地。同时双手握拳缓缓收干腰侧。

    3.紧接着左脚前脚掌用力向下踩,左腿屈膝前弓,右腿伸直,成弓步桩姿势。然后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拳变掌随身体前移缓缓用力前推,当推至双手臂快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

    4.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至左脚,右脚经左脚内侧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以右脚脚跟着地,同时双拳变掌缓缓收于腰侧。

    5.紧接着右腿屈膝前弓,左腿伸直,成弓步桩姿势。然后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掌变拳随身体前移缓缓用力前推,推至双手臂略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然后缓缓呼气,同时左腿向前进步。如此一左一右反复进步练习。

    练习要点:
    1.缓缓吸气与双掌用力前推要同步进行。

    2.双脚跟着地后,屈膝前弓要以前脚掌用力向下踩,下踩之后脚趾用力抓地。

    3.整个动作要缓慢地完成,不可过快。身体重心在双腿之间转换时,要注意控制好身体的平衡。

    4.当双腿屈膝前弓时,身体不可过于前倾,要保持挺项拔颈,下颌内扣,双眼平视。

    三、仆步行桩法
    1.双脚并拢站立,身体正直,下颌内扣,双眼向正前方平视。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双腿缓缓屈膝下蹲,同时左脚紧贴地面向左前方缓缓伸出,身体重心全部由右腿支撑。随身体缓缓下蹲双手握拳收于腰侧。

    3.身体重心缓缓前移至左脚,左腿屈膝缓缓向上挺起,右腿伸直,成弓步桩姿势。随着身体向上挺起同时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右拳变掌由腰侧向左前方缓缓用力推出,推至手臂将要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

    4.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右掌变拳收回至腰侧。紧接着右脚紧贴地面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身体重心由左腿支撑。

    5.身体重心缓缓前移,右腿屈膝缓缓向上挺起,同时缓缓吸气,在吸气同时左拳变学由腰侧向左前方缓缓用力推出,推至手臂将要伸直时,闭气,用力前推5秒左右。然后缓缓呼气,左脚贴地向左前方迈进。如此一左~右反复练习。

    练习要点:
    1.整个动作要求缓慢。在双腿下蹲换步向前迈进时,注意控制好身体的平衡。

    2.缓缓吸气与单掌用力前推要同步进行。

    3.身体向前上方挺起时,身体要保持中正平直,不可过于后仰或前倾。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34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