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推手的价值(正文)

太极推手的价值

2009-08-08   武当   雷世泰
核心提示:  推手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其它拳种也有对练.也有攻防练习.互相喂招,锻炼击打与抗击打能力.从而提高搏击技艺。但太极拳却是唯...
  



  推手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其它拳种也有对练.也有攻防练习.互相喂招,锻炼击打与抗击打能力.从而提高搏击技艺。但太极拳却是唯一的把这种练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文明化、形象化、趣味化的拳种。

        系统化。经过100多年来太极前辈们的不断努力,太极拳推手已经形成从单手、双手、定步、活步、大捋到散手的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完整而系统的技击训练方法。初学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得到训练提高,而已有很深造诣的人,同样可以在这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的运动变化中不断找到新的感觉。习太极拳者都可以在这个序列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找到自己的乐趣规范化.无论是哪家哪派的太极拳.推手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单手的走圈.双手的打轮.以至到太捋.基本路数都是一样的,这就给天下的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极太的方便.无论哪家哪派都可以相互交流,绝对不存在障碍。这充分体现了天下太极是一家。说明各家太极拳在推手的基本原则上是有共识的。规范,就是游戏规则的统一,这样大家才能玩得方便,玩得痛快,这就是规范的好处。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别家拳术而独有的。

  科学化。太极拳推手是靠道理赢人.不是靠蛮力气.更不存在侥幸取胜之说。赢了你,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赢。把徒手搏斗中攻防的动作提高到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来加以分析、概括和总结.一招一式.一进一退.举手投足,吞吐化打,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赢人要赢在道理之中、意料之外。所谓道理之中,就是有力学和运动生理学的依据,不是靠“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那样简单、表面的浅显道理。所谓在意料之外,就是心理学范畴的问题了,两人同样都知道推手的道理.却又有高下之分.这就是实力的差距.而实力除了力量、爆发力.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等“硬件”外,还有感觉、反应、悟性、心态、意念等“软件”内容高手过招,胜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文明化。只有到了太极拳创立,才能把激烈、紧张、危险的搏击与柔和、舒缓、安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普通人也可以毫无顾虑地体验一下比武的滋味。太极拳推手虽然柔和,但绝不是在那里空比划做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在那里较量武功。它是以柔和的外衣包装着的真正的武术.所以推手应该说是武术中之文雅事也。

  形象化。推手是把太极拳的许多原理用一定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得原本有些玄妙难懂的拳理,通过推手的动作演示出来,诸如劲走圆活、引进落空、不丢不顶、粘连黏随等等,用语言是很难形象化的.通过推手则很容易理解。

  趣昧化。因其系统规范,学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者有目标.有信心;因其科学,蕴涵道理.学起来兴味无穷;因其文明.动作儒雅.自已练之无伤害.别人看去虽勇武而不粗俗;因其形象,直观易懂;因其手底有输赢,有竞争性、对抗性,所以学者极易产生兴趣.越学越有滋味,爱不释手。正因为太极拳推手有以上诸多特点,所以自它问世以来,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爱戴,习者日众。

  但也有许多人对摊手存有疑问,说它慢悠悠、软绵绵的.怎能练出武功呢?认为与真正的实战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所谓的推手无用论。那么推手真的无用吗?非也。实战的时候,两人相距两臂或两臂以上,对方从出手到击打到我的身上,要有一段时间,训练有素之人是有足够反应时间的。而太极拳推手时.两人是零距离,手挨手,身贴身.对方发力立刻就到达我方的身体,能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极短,完全没有思考的余地,只能靠本能的反应动作去对付。所以.太极拳推手的难度绝不低于一般的散手实战,训练有索者应付一般实战绝无问题。相反,只习惯于放开散打的选手遇到贴身近战,反而会无所措其手足了。

[NextPage]

  当然,推手与散手实搏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主要是在搏击的强度上。推手毕竟是玩劲,是游戏,不是来真的.不用担心伤害问题,所以玩惯了推手的人一旦实搏散打,超过了自己平时习惯了的游戏规则.就可能玩不转了,实战首先需要的是胆量,其次是体能.再次是进退灵活。这三点只靠推手是练不出来的,所以只会玩推手的人要参加散打实搏.还需要补充训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举办的两届武术国考上,凡是只练太极拳的均在首轮就被淘汰,这不是说太极拳不行.而是推手训练的目的和散打实战有一定差别.

  除了在反应速度上太极拳推手的训练毫无逊色外,与其它武术相比,其无害化仿真模拟训练是其最大的优点别的武术要想训练实战本领,只有两条路——或真打实战.或虚拟喂招,前者之弊在于易伤害,后者之弊在于沦为演戏。如果两人功夫相差无几,真打起来,是很容易没轻没重造成误伤的。若是不真打吧,又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实战的感觉  而太极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无论两个人的功夫差距有多大,都可以放开手脚一起练推手,最多不过发出去摔个跟头,极少造成伤害,又能品尝到实战的滋味、所以,太极拳推手应该是最有效率的虚拟实战训练法,所谓推手无用的说法,实在是不懂推手之道呵!

  但是,推手也不是万能的。有的人只练推手不练拳,把“练拳不推手,到死也没有”的说法绝对化了,这就义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推手无用论固然不对,推手万能论也同样偏激。太极拳强调知己知彼(兵法亦然),练拳盘架是知已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二者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孔子曾说:不知生,焉知死。套用一下,则是“不知己,焉知彼”,推手的原则是先求不败,然后求可胜,这与兵法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不败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你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你的力量、爆发力、耐久力等等,都要在拳中去锻炼,有了以上身体素质上的基础,还要在站桩与套路动作的反复练习中去体会松沉的感觉.把这些综合成拳中的劲力,接着就是体会开合、刚柔、动静、顺逆这些更高层次上的东西,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收放自如,形式沉稳如泰山,动作轻灵似飞鸟。用拳经术语讲,就是周身一体,内外相合,浑然一气,收放自如。到了此时,才可称为有了知己的功夫,才有资本去与别人做推手练习。否则,即便会些推手,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练到头也只能是蛮揪乱打,与太极相距十万八千里。

  有的人说,我练拳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想跟别人打斗,学不学推手无所谓。这也是一种误解,以为推手只是为了训练技击能力。其实,推手的最大用处还在于检验练拳的效果。只要你练的是拳,邡就要讲打,打与练是不可分割的,区别只在于,以前的练是为了打,而现在的打是为了练。从前的职业武师练是为了打,练拳的目的就是用来实战,用来打;现在不同了,我们练拳的目的是为了健身。但既然是练拳,而拳的设计都是从技击实战出发的,要想把拳练好,练到位,就要以实战为标准来检验,打也就是不可缺少的了。但有不能真打,那么推手就是最接近实战的模拟训练了。所以,现在的打是为了练,具体讲,就是要从推手中找练拳的感觉,从别人身上找自已的感觉。拳中的很多毛病靠从外形看是发现不了的,但一搭手就暴露无余,想掩盖也难,诸如桩功、放松、劲整、气沉等关键问题,都属与感觉上的问题.只看外表不行.别人说了自己也不信服,但一搭手就不言自明。感觉的东西靠老师说是说不清楚的,只有自已在推手中去实践,去找“感觉”俗语说:“拳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此话非常有道理,你感觉到哪一步,你的拳也就练到哪一步,老师只能起一个指引入门和扶助纠偏的作用,讲得再多.天化乱坠,你自己没感觉照样不行。如果没有椎手这一步,可以说你基本上不会练拳。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13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