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想怎样 就怎样 -----浅谈意识(正文)

想怎样 就怎样 -----浅谈意识

2008-05-29
核心提示:想怎样 就怎样 ———浅谈意识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的一条消息很有意思,大意说是花钱拜得老师没想到一推就倒了。其实诸如此类刻苦习...
  

想怎样  就怎样———浅谈意识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的一条消息很有意思,大意说是花钱拜得老师没想到一推就倒了。其实诸如此类刻苦习练武术多年,本来踌躇满志,不料出门与人交手却不堪一击的事,经常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
我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身高大约1米68,体型略胖。虽然他从未练过任何武功,但却在数次一人独斗数人甚至对十几个手拿凳子的人时他也能全身而退,而且还几乎没什么损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不常做体育锻炼,可是身体却十分健康,甚至有极个别人会像上面我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没练过武术但却具有练了多年武术都赶不上的打斗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之所以这个朋友具有超常的打斗能力,先天基因遗传自然是一方面,但我推测更主要的因为还是他在平常习惯上一直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恰恰就是习武多年但却不堪一击的人所缺乏的。
对于意识的定义,科学家说:“大脑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意识是一种大脑活动过程,是神经协调活动的产物。”乍看,意识因为不像自然界中的一些物质用眼睛可以观察的到而显得无比抽象,但也不是说就无从下手了。时间和意识一样虽然看不见听不着,可从乌飞兔走、花开花谢等等一些自然现象中却能体现出来。因此对于意识探究我们可以从我们生活中一些与人有联系的事物中着手。
许多老师在传授学生时,一般都会反复跟学生强调本门的内功心法要其遵守。所谓的内功心法我们不妨先简洁地理解为:练拳时大脑保持相对合理的精神状态。至于各派在站桩和练拳时都具体持有什么样的意念,那就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了。因为就外部形体而言,人与人大致没有什么区别,但个人的思想意识就千差万别了。比如同一个老师教学生,他们每天站桩、练拳都一样,可就是效果不一样,甚至差距还很大。这其中主要原因当然是每个人后天形成得不同的思想意识所致。传说书圣王羲之看了鹅掌拨水而书艺大进,但在他之后出现的众多书法家也没有学他一股脑都趴到池塘边去观察鹅掌拨水来提高书艺。这理儿和我们练拳是一样的,老师前后说了很多东西让我们去悟,有人会在这一句悟出来,有人会在那一句悟出来。同样是到北京,人们可以选择京广、京九两条不同路线,一路上人们领略了不同的风景,不过最终他们还是能够到达相同的目的地的。
拳法看似练身,实为身心俱练。而且如果你想求得功夫上身并进一步向较高层次的境界探求的话,那你必须以连心为上。修行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改变意识的过程,不断去掉不合适的东西。老子说为道日损,确如其言啊!歌唱家在倾情演唱时,毫发皆动。或许有人认为那是无所谓的动,其实这是演唱者状态投入的真实表现,因为此时歌唱家已经不是单单用口腔、胸腔在演唱了,他的全省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了演唱。唱歌尚且如此,武术练习者在练拳时就更应该振起全副精神了。
通常情况下,世间万物经过人体器官反映到大脑时都会因其特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概念,而且这些不同的概念对人体各部组织(例如肌肉)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中华武林前辈先贤正是智慧地发现并合理地利用了意识的这一特性,在发展和传播武术时,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比喻,以使得人们能够首先在认识上迅速正确地掌握功理功法,继而让身体在行拳或站桩时达到符合要求的状态。意拳不主张练习套路,但却有着完备的意识训练体系。打开意拳的经典,各种各样的精神假借到处都是,大师们在引导我们不厌其烦做名目繁多的意念活动的同时,还再三嘱咐要做到意念真实。这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空气游泳、如履薄冰、水中行拳等等。拿空气游泳来说,意拳通过这种意识练习以期使身体与大气产生呼应,而事实上这是以精神假借来让人体的肌肉在静止和运动时的收缩方式产生变化的,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得换劲。
精神变化对人的影响很明显,在环境或自身情绪出现波动时大家能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及时、适当地调整人的意识以适应环境变化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道至易至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不过几经波折、峰回路转之后你会发现,拳理就寓在平常的生活中。它不神秘,它无处不在,它很平常,但就是因为平凡而为人们所忽略。王芗斋先生说过,守平庸,莫好奇,就是告诫大家求道不要专向诡异之处。
我经常会这样想象,鸟儿或许是因为向往蓝天才逐渐骨骼变得中空并最终飞向天空的。因此我斗胆推测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虽然环境始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说这就完全是环境一个方面的作用,而应该是意识与之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也可能,人类现在的形体结构就是原始人类期望中比较理想的结果中的一种。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48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