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体悟太极拳六松(正文)

体悟太极拳六松

2008-05-29
核心提示: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杨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
  

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杨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才能松,一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爱讲话,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可以不发一言,你不问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他每天总要讲上几百回,我的耳朵甚至都听出茧子了。”杨式太极拳技击名家杨少侯先生说:“不是把对方打出去的,而是把对方松出去的,”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说:“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净,还有拘滞之力牵制。”

有兴趣者不妨比较一下长劲和短劲的发放,便可感受到松了。练过三五年太极拳的爱好者,仅以腰腿的力量,用长劲不难把一个彪形大汉发出两三米远。但即便是有着十年以上拳龄的太极拳爱好者,有相当部分人能发起短劲却收不到短劲的效果,找不到短劲的感觉。比如向对方发出一个似乎不用多大力气的推按短劲,对方仅仅感觉到受击部位表层有些疼痛,而不是透内人里、震击内脏的难忍之痛。其实短劲应是将劲松松地落击在对方之小臂,对方便痛彻臂骨,如同受到铁棒敲击。发不好短劲的原因何在?多是因为发短劲时胸、肩、肘、腕、手指等部位不够松软,有些僵硬。有些本能的紧张,正所谓修炼未到火候,发不出具有威慑力的短劲,

松净是太极拳的灵魂,是一种重要的拳理和拳法。两臂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全身无处不松净。太极拳的功夫,从某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松的功夫。中定劲、松弹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等等都须从“松”中求得。从字眼上看,“松”似乎不难理解,在打坐或站桩时进入松静状态也许不难,但要想在行功走架和对练竞技的运动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放松状态,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练拳架、揉推手、拆散手时做到松、做好松,即使对于那些打了几十年太极拳的老练家来说也并非一件易事。

台湾太极名家叶金山先生说:“因为‘松’是一种极高的无形境界,没有练到真‘松’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么。这句话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却是事实。每天嘴里说松,每天练松,每天教人放松,但是却完全不知道松是什么的人,遍地都是。因为‘松’根本不是肌肉不用力这么简单而已,一定要松到别人接触你时。完全感觉不到你有一丝一毫的重量才行,要松到感觉自己好像完全没有重量、几乎不存在才行。如果你的小手臂被人由下抬高而超过头顶,只要别人感觉到你的手臂有丝毫的重量,或自己觉得肘、肩关节有丝毫卡住的感觉,就表示你连基本的松都没有达到,离全身松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太极拳之难,首先难在改变本能的观念。练太极拳之初,就是要你放弃日常本能的观念,平时生活工作习惯用人之本力的,到练习太极拳时就被视为一个病。太极拳不是让你练蛮拙的外力。而是要你把以前练的外力都卸掉,卸外力就是弃僵力,僵力弃了,松柔、松活、松弹的劲道才能出来,减去一分本力,增加一分内功。可是有些人不会松,不敢松,甚至不相信松。松不到位的结果。就是太极拳功夫一直上不了较高的层次。

何谓松?松是指修为的方法,是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要想松就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穿于动作过程之中。练拳时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皮肤的毛孔是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的,精神是安逸的。有些人练松不成反变为懈,懈时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腠理(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紧张,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现是上下瘫成一堆。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倾,膝懈则立不定。做到松而不懈,这是练功的关键。练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试想如果连一点力气都不用了,还能走架和推手吗?练太极拳时身体的放松,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在动作过程中,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够的话,就决不用一分半的力量,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那么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在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和不断增长灵性,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轻沉兼备、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要体悟“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这句话精髓所在。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体悟太极拳六松
    下一篇: 太极拳之胯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47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