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浑元力特点及用法(正文)

浑元力特点及用法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搏斗之力大体分为两种:内家之力多称为浑元力,外家之力多称为整体力,虽然叫法相近,但其求力方法却有很大差异。   内家浑...
  
  搏斗之力大体分为两种:内家之力多称为浑元力,外家之力多称为整体力,虽然叫法相近,但其求力方法却有很大差异。
  内家浑元力要求先静后动、静中求动、动中求静、静动结合,在动静平衡中求得。求力犹如细石磨刀,得力较慢、较细,还必须有明者身传口授方能得法,但其力精度大、技巧多、容易把握力度。
  外家整体力要求先动后静,动中求静,以动为主求得。求力犹如粗石磨刀,得力快,容易学,看书就能练,但其力精度小、技巧少,不易把握力度。
  现不揣浅陋,谈一谈浑元力。
            
              浑元力的四大要素
  
  1、阴阳平衡。阴阳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松与紧、虚与实、动与静、退与进、快与慢、打与防、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等,平衡即不偏不倚,是指在攻与防等方面处处顾到,不露破绽。
  2、意力均整。指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等挥元一周,任何方向和部位从意识上都能均衡兼顾,从防与发所蓄的力度上都能平衡有备,无论任何部位受犯,都能相机而防,应感而发。
  3、周身争力。这是发动全身之力同时出击的最高条件,为了调动和激发全身最大能量出击,不仅手、脚、头、肩、肘、膝等同时发出互争力,就连一时用不到的毛发和内腔等也都一齐鼓荡发力,增加打击强度。
  4、静动互用。有时形似不动,但周身筋骨、肌肉及神经都处于欲发不发、不发想发的备战状态,一旦受侵,一触即发,貌似静,却静中含动。
  与人搏斗,动如闪电,疾似利箭,但头脑非常冷静,周身不仅互换,还要动静互为,缺一即犯双重之病,则危险矣。

             浑元力的几种用法

  1、发放力。是指把人发倒而不受伤的发力,这种发力有中乘、上乘之分,中乘发力是在得机应势的情况下,把含有掀、推、扑、按的浑元力向对方失重的方向撞弹而出,使人跌出倒地。发力特点:触点大,劲力长,意到力到,绵中裹铁,意念以安全倒地为目的。
  上乘发力是中乘发力的升级,因劲力超常,与力较技,一触即将人抖弹击出。发力时,触之急速如电,碰之即发,不给对方柔化之机。
  2、穿透力。是指本力被击中的人既无外伤又不倒地,但过后体内或背后却越来越疼痛。此种发力如不控制击穿量,严重时可致人残甚至死亡。发力特点:发时短,距离近,触点小,力到即收,穿背透体而不伤表面。这是历代武林暗手伤人的一种发力,因为此力伤人严重,历来秘密而传,得者甚少。
  3、击倒力。是指把人击倒,内伤外伤同创的发力。发力特点:历时短,是集硬、弹、穿、爆、撞为一体的浑元发力,以打烂、打穿、打倒、打死为目的,是与敌人生死搏斗时采用的一种发力。
  以上三种发力,实际就是浑元力技巧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只要练精浑元力,再掌握各种不同特点的发力技巧,打人、发人、发轻、发重、发里、发外,都能得心应手。浑元力是武功三宝(力、速、巧)之首,又是武功的命脉,非常重要。正如拳家所云:“劲力发的好,浑元是主导,练好浑元搏击力,打人发人如游戏,”就是这个道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60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