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的内功及应用(正文)

太极拳的内功及应用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太极拳与气功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具有强身健体、治病养生的功效。 气功讲究以意导气,排除一切杂念,用意念去引导内气...
  
太极拳与气功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具有强身健体、治病养生的功效。 气功讲究以意导气,排除一切杂念,用意念去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但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若对意念引导的领会不正确,气路不对易发生偏差;二是人们多少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精神负担单纯靠意念去排除这些杂念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太极拳也讲究排除一切杂念,但它是通过身体动作来实现意念的引导,即以意导功。以意念引导动作,而动作成为意念的形体表现。通过动作这个形体表现,人们控制自己的意念排除其它杂念就容易得多了初学时,力求把形体动作做准,这易使初学者集中思想,排除杂念。随着动作的熟练连贯,加上意念引导的训练,使得意念和形体动作一致,意念的运气功能也就在形体动作完成的同时得到实现。久而久之意动形随,经气贯通,气沉丹田,心静体松。意念把拳术动作与内气的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以意导动、以动带气、以气运身、内外统一,内功也就自然地形成。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将这种内功发出为人治病。 我没有练过气功,一直是研练陈家沟太极拳,已二十八年。特别是师从朱天才老师学拳后的十年多以来,在拳法拳理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练太极拳也能练出内功来的认识得自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次,江西省话剧团的老同学张家军来公园练香功,顺肩背很痛,问我能不能治。我说我不会治,他说你就给我弄一下,总要好些,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试着运气到手掌,对准他肩背的痛点,发功三分钟左右,他说开始没什么感觉,后来有一股热气,越来越热,肩就不痛了。连续三天后他告诉我肩痛彻底好了。从这件事以后,我逐步悟出太极拳和气功是有相通之处的。

从此以后,我运用内功陆续为很多人治过病,有高血压、偏头痛、腰痛、落枕、肚子痛、网球肘、脚痛等各类患者,反映效果都很好厚有意思的是为两位日本客人治病。那是1997年五月份,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的一位社长来南昌办事。他的一位助手腰病发作,直不起来,经我治过的病人介绍,慕名找我求治。我运气后用手指在这位日本助手的手掌外试了一下,有感觉,能接到气。就请他以坐姿接受我的治疗。我在他的背后,有双掌对着他有腰发功,用意念引导我的内气从掌心射向他的病灶。过了一会,通过翻译问他有什么感觉,这位日本朋友说他的腰原来很重,往下沉,现在松了,轻了,象有一股力往后拉,很舒服。这样连续发了六分钟的功,日本客人站起来试了试,腰能直起来了,很是高兴。一直六在旁边的东芝社长也要试试。

我发功后,他有点紧张,身子要向后倒,我叫他放松,后来他就感觉到好象一股气从头顶往腰部走,另一股气从脚往腰上走,很是舒服,完后对翻译说:“奇怪,又没有碰到我的身体,怎么会这样?”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第二天,我在公园教拳,他们特地跑到公园来请我再次治疗。说真灵验,那位助手过去早上起来都是弯着腰走向盂洗室,今天早上终于直起腰走向盂洗室。他们说下午就要回日本了,为了效果持久些,请刘先生再发一次功。完毕后,两位日本客人都很高兴,双手合十,用生硬的中国话对我说:“谢谢,谢谢,八、九月份我们还来。” 还有一位朋友,也是朱天才老师的学生,叫程长妹,今年五十五岁,这次年会她将来参加比赛。一次她的腰不舒服,我给她发了功,不到半分钟,她就前后摇摆当我往后抓的时候,并款接触到她的身体和衣服,她突然往后一倒,幸好我及时扶住。第二天她告诉我腰痛的原因是一个多月没有月经,昨天接功后,就很顺畅地来了。

以上的事例让我充分体会到太极拳与气功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长期、严谨、认真的太极拳功夫的演练是可以提高人的内功的。在长期的练拳过程中,我得到这样一些体会: 一是不要刻意为提高内功而练拳内功的提高是在长期的练拳过程中,不断地研习拳理拳法,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当拳练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内功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是练拳时不要为练呼吸而练呼吸。所谓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等等在动作的编排上已经得到很好的引导。做到了动作准确,节奏高,呼吸会自然地配合动作。如果生硬地练习呼吸,会适得其反,阻碍行气,不利于内功的提高。 三是要注意放松。只有充分放松了才能使意念贯通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内气才能畅通,运活。有了身体的放松,才有内力的集中,才能在意念的引导下发劲、出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57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