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式太极拳的松放锻炼(正文)

陈式太极拳的松放锻炼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大家知道:练太极拳特别强调放松。尤其是当今杨式与吴式太极拳,都将放松作为一个首要的问题加以强调与重视,而反观一些陈式太极...
  

    大家知道:练太极拳特别强调放松。尤其是当今杨式与吴式太极拳,都将放松作为一个首要的问题加以强调与重视,而反观一些陈式太极拳的习练者,却往往由于重视发劲练习,而忽略了放松的习练。其实,对陈式太极拳来说,放松正是练就发放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力的先决条件,学者对此千万不可忽视。
    一、放松的意义与标准
    放松有什么意义呢?当年马虹老师在石家庄跟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学拳时,先生曾说:“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沉下来,松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大小关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只有以放松为前提,以棚劲为纲领,发劲方可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此语道破了放松与放劲的关系。
    放松,以松透为标准,松透应涵盖以下四点:
    1.松静。即一种放松的心态,这是放松的人手点。武禹襄讲:“先在心,后在身。”陈鑫说:“心宜虚,心虚则四体皆虚。”这些都是强调用意,首先使大脑处于松静状态,然后才可以言他。
    2.松展。《拳论》上说:“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又讲:“对拨拉长,逢上必下。”“左发右塌,右
发左塌。”陈照奎先生说:“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降。”这都是讲要在意念导引下,全身的肌、关节、韧带处处松开、拉长,以体现陈式太极拳节节松开的弹性运动之特色。    
    3.松沉。包括内气下沉、重心下移与大关节之松开下沉。打拳时,除了顶颈上领外,其他部位均应处于松沉状态,以避免中气上涌、动作飘浮之病。
    4.松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关节轴的松活,二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丝之松活。要做到拳论所言“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使大小关节可以达到圆活、灵敏之地步,以保证劲力节节贯穿,周身之力迅速地发出去。
    二、放松的关键环节
    据马虹老师讲:当年陈家沟太极名家陈伯先曾请教陈照旭(陈小旺之父):“此拳该咋练厂照旭先生简洁地回答:“四块放松,全身贯通。”“四块放松”即两肩、两胯要尽意放松,道出了放松的关键部位。
    大家知道,陈式太极紧要处全在胸腰的运化,所以胸腰部特别强调松活,而胸部放松的关键在于两肩松开,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抓住这一对主要矛盾,其他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锻炼放松的途径    当学员基本上学会了拳架以后,就要逐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锻炼,逐步达到周身
放松的要求:
    1.从端正中求放松。
    放松,一定要在身法端正上来寻求,否则易出现松斜、晃肩、突臀等毛病。
    2.从缓慢中求放松。
    初习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慢练,从慢中逐节检查全身各部位放松的程度,品味放松的味道。
    3.从缠绕中求放松。
    动作必须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旋转圆活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放松。
    4.从紧中求放松。
    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须加大下盘的负担,因此,上盘之松沉必须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马虹老师就特别推崇拳打低架、锻炼下盘。若从此处理解松与紧的辩证关系,便可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31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