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武派太极拳“走圆”的虚实变化(正文)

武派太极拳“走圆”的虚实变化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一个圆的艺术。从古代哲学之论述,圆是包罗万象的。无论太极拳的推手、散手,和技击运用的巧和妙,都和太极拳走圆的认识...
  
   太极拳是一个圆的艺术。从古代哲学之论述,圆是包罗万象的。无论太极拳的推手、散手,和技击运用的巧和妙,都和太极拳走圆的认识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拳理不明,太极不精”,这是武派太极拳法与术的重要因素。就“圆”的论理方面,太极名家陈固安、吴文翰两位大师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关于“走圆”的虚实变化和实战应用都已作了详细的阐述。我自幼跟随两位大师习文练武三十余年,深得两位大师的言传身教。今借贵刊发表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望同仁们指正。
    太极拳推手、散手与人交手能否取胜,首先要看对拳理拳法认识的深浅和对“走圆”的变化掌握的精与深,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应招运式上要想“支撑八面和八面的转换”,那就必须懂得“八法”的相互关联,所谓“八法”即是:上、下、左、右、进、退、方、圆,称之为八转。而八法又和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法相辅相成,非常缜密,术法分明。所以在推手和散手应用中,必须面面相顾,招招相连,环环相合,招式转换要连贯灵活多变,衔接要严密,不露破绽,势势相承,劲力浑厚而富有弹性。这些劲法都离不开“走圆”功法的习练。要想练好“走圆”功力,首先要懂得横圆、竖圆及多圆变化。懂得以上劲法的变化,才能懂得武派太极拳的顺、逆、变、空、玄的原理。武禹襄拳论讲“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根据先哲拳论的指导纲要,武派太极拳练功讲究“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发”的一套练功方法,但是这些精奥的变化必须在名师的指导下,坚持数年习练才能掌握住这些精致的技巧,决不是短期可就也。也只有掌握好这些精奥之处,无论从“听引化拿发”五字要诀的应用以及长击短打,攻防进退,纵横开合,进有精巧之法,退有进机之变。在与对方接手的瞬息万变中,才能得机得势,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离不开“走圆”的虚实变化的科学性。先哲王宗岳拳论所讲“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这些精辟理论,在武派太极拳推手和散手应用上起着因势利导的作用。武派太极拳拳势中“圆”有以下几种:整圆、半圆、顺圆、逆圆、直圆、斜圆、竖圆、横圆等,在习练当中,前进后退,起承开合,折叠旋转,节节贯穿,无不走圆。形圆在折叠,劲圆在内换,劲气合一,方圆相生,承于内而形于外,周身一家都离不开圆的虚实变化。圆有大小,以小为上,有圆意而无圆形为佳。意在招外,招在意中,进退内含大小三角步,圆有明暗,引化结合,圈圈有变。要想化得灵,必须深懂太极拳走圆的功夫。如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动左先动右,是指不是指,就地生神”的程式动作,这些和武派太极拳圆的虚实变化同出一理。武派太极拳拳风爽帅,组织缜密,法度严谨,用法精致,外则柔和渊懿,内则坚劲雄直,含阳刚于阴柔之中,寓雄奇于淡远之内,古朴典雅,端庄洒脱,形成了独特的太极变化,别具神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29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