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谈“十年太极不出门”(正文)

谈“十年太极不出门”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界流传着一句话:“太极十年不出门。”意指学太极拳不易成“手”。笔者习悟太极拳30余载的实践告诉我:太极拳并非难教难学...
  

                   
    太极拳界流传着一句话:“太极十年不出门。”意指学太极拳不易成“手”。笔者习悟太极拳30余载的实践告诉我:太极拳并非难教难学,只要得法,一年半载便可学有所成。之所以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吾之愚见有两方面:一是师者教授方法有问题,二是学者学习心态有问题。

    先谈老师。首要问题是保守。太极拳是个古老的拳种,从传说太极祖师张三丰创立此拳到现在已近干年。可直到清朝时才算有少量文字记述,才打破“独家”练太极拳的封闭状态,逐步流传到“民间”。太极拳和其他技艺一样、由于封建社会制度、观念等方面原因,如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又因学之不易,故也不会轻易传人。所以为师者往往会“留一手”看家,结果又往往是为师者在弥留之际来不及传授,把一些传世技艺“带走”。再一方面是老师自己会练,可心里明白,因教法不科学,常有“荼壶煮饺子”现象。徒弟多了,偶尔遇上“悟性”好的这才能传下真艺来。否则,只能“失传”。第三是老师“有两下子”,但并不具备太极拳真功夫,为抬高自己便故弄玄虚,使学者如坠五里雾中,也只能糊涂学。现实中这样的老师不乏其人。第四是老师理论上有,说起来头头是道,嘴上功夫不错,而且还常为自己找个台阶:反正我都给你们说了,练不成是你们的事。第五是老师确实懂,也能慢慢比画讲明劲道的来去等太极拳理,但遇上急风骤雨般的“实战”却未必能用得上。第六是不说话的老师----一书本。没有经过心传口授,光看拳论,这就更没准头了。其内在原因一方面是有些东西靠文字型是很难表述明白的,另一方面是古典拳论都是文言文,不好理解,而且歧义多,弄得学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由于以上原因所致,学者只有悉心习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悟出一二,有的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也没有摸到太极拳的“边缘”。故此造成了得太极拳难学难成的错误认识。

    再说学生。凡学太极拳者大抵有两类人,一类是为强身健体,找一种锻炼身体的载体,或者为了消遣;另一类是听说太极拳可以“四两拨千斤”,如何如何厉害,学了后为保家守业,或壮威“报仇”。而真正为发扬光大太极拳者凤毛麟角。因此绝大多数学者“动力”不持久,没有学不成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还有时间、体力、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和教法上的影响,再加上成名心切,舍不得下点功夫,刚刚练了个把月二十天,连基本常识——意、气、劲还没领悟出一二,早已不耐烦了,总觉得不如“嘿、哈”来得快,遂成练拳五分钟热度,半途而后废。另外,多数业余习练者只重视套路的外表美而不注重其内涵及健身强体的真止原理,使太极拳早已不是它本来的面目和实质。这类习练者最多只能说是在练太极操,至于太极拳真正的拳理劲道,却说不出一二。因此,那些“套路”练得再熟还是“操”而不是“拳”。当然,笔者并非让所有习练太极者都得倾家舍业,专心练习,否则就不可学,而是为太极拳这个内涵博大精深的拳种说句公道话:只要得法,并不难成。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23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