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养生之宝(正文)

太极拳养生之宝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被世人誉为“药王”,唐太宗赐他“名魁大医”,宋...
  
    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被世人誉为“药王”,唐太宗赐他“名魁大医”,宋徽宗赐封他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活了100多岁,在中国古代百岁长寿老人中,他是最享盛名,最有代表的一个。

    孙思邈说:“神仙之道难致,养生之术易崇。”他认为人能否益寿延年,和能否有效地预防疾病、推迟衰老有密切的关系,他反复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孙思邈经过亲身体验,对存神炼气的认识是:“右十八势,但是老人日能依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多疲乏”。孙思邈活了100多岁高龄,就是他的长寿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孙思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意思就是锻炼身体应注意适度,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记载:“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两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五行学说不仅用于归类推衍自然界万物,更重要的是以相生、相克等关系来探索和阐释复杂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自我调控机制,这就是五行学说的精华所在。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

    古人把各种具体事物用五行归类,人体的五脏配五行:肝之性喜舒展而主升,故归于木;心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故归于火;脾主运化,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故归于土;肺主宣肃而喜清洁,故归于金;肾主水而司封藏,故归于水。


    太极拳动作柔松圆活,快慢适度,分清虚实。打拳时按套路调整身体的姿势,进行招式动作,是练形。通过意守,使意念归一,排除杂念,调整心理活动,清静养神。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通过调心养神练形,可调整脏腑的功能,调节气血的运行。神能驭气,气行则血行,气血顺畅,阴平阳秘,五行相生,脏腑安和。

    打太极拳的养生意义在于调畅气血,柔筋健骨,疏通经络,调动内气运行。通过肢体的运动,使五脏安和,内外协调,整体功能得到加强,此为养生之道。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11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