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运动之新论(正文)

太极拳运动之新论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太极拳何谓其然也,以其穷阴阳刚柔之变化,而具有太极之体用与至理,譬如动则筋柔,属乎阴,定则气刚,属乎阳,是以柔形于外,刚...
  
太极拳何谓其然也,以其穷阴阳刚柔之变化,而具有太极之体用与至理,譬如动则筋柔,属乎阴,定则气刚,属乎阳,是以柔形于外,刚藏于内,然刚属于气,内敛入骨,柔属于筋,外萦四体,故阴极阳生,阳极阴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各至其极,而生变化,是谓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天地也,是谓一阴一阳之为道,阴之与阳,譬犹彼之与我,男之与女,刚之与柔,开之与合,虚之与实,浮之与沉,呼之与吸,此皆有内外取舍之别,故此运动之练习,贵在合步而推手,倘不得其人而同习,则与空气互相鼓荡,正所谓虚则实之,与人之有彼此等耳,学者固能悟澈此理,其庶乎近之矣。

  吾尝谓文艺之难精者,莫过于书法,意者以为诗文词赋,可改而至于工稳,绘事可随意而生变化,惟书则不然,有定形而不能增损,且左右上下与行列及齐头并尾,具有定式,又不可牵受拘束,则失其自然之趣,然甫落笔,便已判生死,不可移易,是以难能也,虽然书法,固为文艺之最难者,而太极拳之运动,吾犹以为过之无不及,书法之原则,不过有八,所谓八法也,太极拳有十三式,所谓十三势长拳也。

  其注意范围,书不过四正四隅,及中央之为九宫,太极拳运动须注意之处,自颠顶至涌泉穴,自肩至腕肘及掌骨与手指,下至胯膝肿趾与足心及胸背胁腹等处,有二十余点,均须同时照顾,而且,一动无有不动,则百骸俱要松净,与书之难易较,则不可以道里许,故太极非少林之比,正如所谓尾闾摄,百骸一,百骸一,则其他可弗究焉,太极则不同,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求气通任督二脉,先通督脉,则气由骨中行,旋复继通任脉,由筋络中行,归乎丹田,以视少林与瑜珈,仅通任脉,不经督脉,之由骨中行者,其易不替约三分之一,且只修性不得修命,在道家此为坤宫,亦犹捷径,仅得其半耳,岂大丈夫求精气之变化者乎。

  吾兹简直言之,太极拳纯任自然,即老聃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又谓牝尝以静胜牡,乃以柔克刚也,故习太极拳运动者,其身心之强健,可指日能见,以四两拨千斤者诚非虚言语,是以老聃曾得太极变易之理,百居其五十,而孔子之时中,得太极不易之定理,亦百居其五十,不易之定理,乃太极拳运动之重心,能随时权衡其重心,而操纵之在我者,得时中之妙用也,此即我之太极拳重心则有关乎力学,然乎否与,待证之于世之贤哲。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09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