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崔仲三谈腹部弹跳(正文)

崔仲三谈腹部弹跳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浙江省安吉林永江问:  1.42式太极拳中17式掩手肱捶与18式野马分鬃之间有一个缠绕折叠的腹部弹性发力动作,成两掌横挒于腹前。...
  
浙江省安吉林永江问:
  1.42式太极拳中17式掩手肱捶与18式野马分鬃之间有一个缠绕折叠的腹部弹性发力动作,成两掌横挒于腹前。这个动作既没有名称,也不明具体用法,练起来有一定难度,许多人做不好。请专家解释一下这个动作的具体练习方法,如何才能够在发力中显示出折叠?

   2.曾在电视中看到有人表演腹部弹抖,能将4公斤的铁饼弹起来;人们推他的腹部也推不动。据说这是通过太极拳练出来的。传说杨健侯的腹部就能弹拦。请问这是练太极拳功夫的必然现象吗?

  崔仲三答:

  1.42式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主,又辅以陈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其他太极拳流派的动作创编出来的综合太极拳套路。它一直作为竞赛套路演练,同时也在太极拳爱好者中广泛流传。练习42式太极拳,我认为应该以杨式太极拳的动作风格为主。虽然其中有其他太极拳的动作,但是在演练时,不应该过分地表现这些太极拳流派的特点,应该抓住套路风格的主线,以杨式太极拳风格为主。掩手肱捶和野马分鬃虽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动作,但是在这里演练时,要在杨式太极拳风格基础上表现出这个动作的特点。做掩手肱捶这个动作,是以腰裆劲为主,既要注意发力点和力源,还要注意这个动作和上下动作之间的衔接,也就是要和整个套路动作相和谐。所以,发力时,既要有陈式太极拳的爆发力,又要包含杨式太极拳的柔和劲,做到刚柔相济。易犯的错误是,发力只是肩臂发力,没有用上腰裆劲。要做到腰胯放松,周身一家,这样发力才能上下衔接、动作连贯、劲力顺达。接下来,通过一个柔化的折叠动作,再衔接到野马分鬃这个动作。这里,既要有发力的表现,又要有柔化折叠的成分,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流畅,节节贯串,没有丝毫断续、凸凹之处,整个套路给人的印象也不是各个流派的太极拳

  撮合在一起的,而是有一个主线在其中。至于衔接动作中的腹部发力动作,许多人不明练习要领,做出来的只是手臂发力。其实,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是腰裆劲,只有把腰裆劲表现在手臂上,这样才劲沉力  整,饱满充实。但是,也不要把这个动作完全做成腹部的发力,是周身上下放松后发出的整劲。演练42式太极拳,要抓住一条主线,把各个流派的动作风格融合在这条主线上,不能只在腹部或者胳膊上弹抖发力,而是要表现出太极拳整体的松沉、柔和、舒展、刚柔相济的风格来。

  2.对腹部弹抖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练习太极拳,对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功能都能够起到锻炼作用,产生一定的特异效果。但是,这些特异的功能效果,并不是练习太极拳就一定能够产生的,它是要经过专门的强化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的肌肉,才能使之产生特异功能。您谈到的腹部弹抖现象,是可以出现的。太极拳锻炼中有一个要求是“气宜鼓荡”,可能这位老师对这一要求有一定的体会
和心得,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目的也都不同,虽然对腹式呼吸都会有一定的体验,也能体会到“气宜鼓荡”的感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腹部弹抖的现象。只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功夫达到高深的境界,才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02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