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神经系统的理论描述太极拳理,颇有一些像和孔夫子谈现代语法。但仔细想来,假如孔老夫子果然显身当世,想必也会有兴趣听听现代语法理论,毕竟触类可以旁通。
太极拳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别具一格的练拳方式。太极拳要求“静”、“轻”、“慢”,这些与其它拳种的练习方法有明显的区别。另外太极拳比其他拳种更注重意念的作用,“用意不用力”,还讲究“舍己从人”和“四两拨千斤”。正因为这些超出人们想象的独特之处,有人视太极拳为“神功”,也有人认为是故弄玄虚,更有人视之为花拳秀腿“豆腐拳”,而更多的人是感到神秘不可理解。本人试图凭着自己对太极拳的体会,结合对现代神经生理科学的认识,分析太极拳练习方法的科学性。
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拳理其实是相通的。任何一种技击运动都讲究伺机而动,看清对手的行动后予以最 有效的打击。不过太极拳的创立者似乎更加追求完美,他希望能够彻底的摸透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完全做到知己知彼,将对手成功的控制在股掌之间。这种思路是完美的,但在太极拳创立之前的技击大师们看来,这只是理想主义的空谈。为什么呢?首先如何才能摸透对方的所有信息?其次,即使摸透了对方的所有信息,还必须花时间去处理,然后才能想出对策,这一过程结束时,战机早已失去。然而太极大师们以自己的实践告诉人们,这一近乎虚幻的理想是可以达到的。
如何彻底有效探知对手信息的呢?太极大师告诉我们,单凭眼睛看是不够的,需要用“听”。所谓“听”其实是触觉。如何根据对方的信息控制对方呢?回答是用“沾连粘随”,这也需要接触到对方。总之太极大师一旦贴住对方,即可以把对方控制住。于是让人疑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通过触觉可以探知对手如此多的信息?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的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进而实时的给予对手打击?这一切是通过什么途径练就的?
以触觉探知对方信息,在太极拳中称为“听劲”。通过听劲可瞬间探知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等信息。这种处理信息的效率即使是现代最高端的计算机也是难以胜任的。人脑足以担此重任吗?如果不能,那么太极可真的成为“神功”了。实际上,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此类工作。也就是从千头万绪的大量信息中找出规律。例如下围棋,在361格中,黑子白子可以有无穷无尽种排列组合形式,但高手只需看一眼棋局,即可理出头绪,分辨胜败优劣。同样,如果你听一长串你不熟悉的外语,你会认为要弄懂它的含义实在困难至极,但对于以它为母语的人来说,能够瞬间理解其中的含义。
信息无论多么复杂,它必然有自身的规律,人脑受到复杂的信息的反复刺激,就有可能将其中的规律抽象出来,这种抽象的结果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一旦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种抽象工作可以瞬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