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孙禄堂之子孙存周论拳——学习内家拳须知(正文)

孙禄堂之子孙存周论拳——学习内家拳须知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动,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
  
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动,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姿势纯正者,呼吸即调;其形态乖谬者,则呼吸已如其形态而形成散乱。余闻之先贤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者宜注重姿势,而不尚奇特,万勿忽视。

  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练习拳术,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举手投足,左右往来,前进后退,上下伸缩,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须知拳术姿势,变换进退,内外一气,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自下沉。力起于脚
跟,主宰于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往来伸缩如前面有物阻挡,前进后退有不丢不顶之意。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勿贪多,勿嫌少。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异。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勿专求重,重则滞;勿专求轻,轻则浮。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盖拳术顺者,自然有力;内外和者,自然气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体自然沉重;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故切不可专求一事。久之,身体自然健康,自然可以祛病延年矣。今请与初学诸君约:嗣后学习请照后列各则循序渐进,虽不能成为名家,要以可免误人歧途矣!

  一、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以练习。

  二、三种拳术既经选定一种之后,学会一式,继续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学者宜细细领悟。

  三、到场练习,应该主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趟,身体上可多获益一次。千万不要等人催促才去练习。

  四、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

  五、练习拳术如有不明之处,应当随时请教,以免食而不化。而于平时,尤应观察他人演习,藉收仿摹领悟之效。
  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出生在河北完县东任家疃,1963年卒于北京。父亲是武学大宗师、时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侏拳,并喜欢弹弓。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1909年开始正式随父习武。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孙存周不仅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武学奇人,更是一位有着独到见解、学养深厚的武术家。孙存周的武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孙禄堂先生“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具有自然、简约、圆融、致用、中庸五大特征的、极具实践性的武学体系。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92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