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刀韵丛中悟太极(正文)

刀韵丛中悟太极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李雅轩练的杨式太极刀共40个动作,包括劈、刺、撩、扫、截、挑、磕、挂、斫、剁、崩、点、抹13种刀法。在技法上,又有跳步冲刀、...
  
李雅轩练的杨式太极刀共40个动作,包括劈、刺、撩、扫、截、挑、磕、挂、斫、剁、崩、点、抹13种刀法。在技法上,又有跳步冲刀、跳步勒刀、跳步旋风的特点。演练起来,既有太极拳轻灵沉稳的风韵,又有雄壮威武之气势,还有龙腾虎跃之敏捷,其架子舒展大方。

  我在八年前跟随太极拳名师李雅轩的女婿陈龙骧先生的入门弟子吕志文老师学得这套刀。随着习练的不断深入,越学越觉得个中内容丰富,简练而不简单。今年,为了进一步深钻,我第五次专门返赴广元求教于吕志文老师,对套路架势中的手、眼、身法、步及用意用法一一校正。今谈点粗浅感受,供同好参考,以期共勉。

一、要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和杨式太极拳大架的拳架功夫,方可打出“刀如猛虎”的气势,在轻柔和缓中体现出刀随人走、人催刀行的要领。杨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就是架子大,没有大的特点就没有杨太极拳的特点。太极刀要练出气势,首先要显现出架势大,如果步子迈不出去,架势大不起来,气势就难以显现。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训练亦是太极刀的基本训练,太极拳功夫练得扎实,太极刀的技法就容易掌握。

  所以说,习练太极刀与练拳、剑相比,较为吃功夫,运动量也相对大些。如果拳架功夫不扎实,要么身法迟顿,要么步子难以轻灵,如“左右撩刀撑掌”,连续两个弓步撩刀紧接一个弓步撑掌。迈步要走在撩刀之前,不能进步与撩刀并进,否则就会砸地咚咚有声。特别是第三个弓步就迈不出轻灵沉稳之态。三个“含转推刀”,都是在转体中迈步成弓步推刀。在换步转体中,如果掌握不好步法转换和虚实转换,脚下就会因步型杂乱不清、虚实不明而东摇西歪。太极器械更讲究虚实分明,而虚实分明则需要一定的功力。就步法而言,功力不够,将如建筑物基础不牢一样,难以向高层发展。

二、必须兼有太极拳架轻灵沉稳以外的功夫——跳跃。该刀术套路中有三个跳步勒刀、两个跳步冲刀、一个跳步旋风刀共五个跳步动作。这是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求快跳轻落慢定势。

1.跳步勒刀

  边起跳身体旋转90度,边挥刀缠头,落地时右脚前脚掌着地站稳,慢慢下蹲,左脚前伸成虚步。同时左手立掌、右手持刀、一前一后慢慢拉开成虚步勒刀定势。身体跳跃旋转向右时如果用力过猛,会因惯性过大超过90度;用力过小又不够90度,不论过大过小都会使身体晃动。为了刹住旋转惯性,不使身体晃动,不得不急忙伸出左脚辅助站稳,就会双脚同时着地,那么此瞬间的嘎然而止则大煞“太极”风景,形成有快无慢、有刚无柔、有形而无韵。

  此动作要做得好,关键在于身体向右旋转90度的力量、落地时前脚掌支撑身体的劲力要掌握好,不能全脚掌都着地,在后脚掌缓冲着地的时间差里,腾出左脚不慌不忙前伸探出虚步,只有身体稳住,才能保证左脚前伸、左掌前推、右手持刀后拉三个动作,同时到位。如果身体旋转落地控制不稳,后半动作将会一塌糊涂。

2.跳步冲刀

  以左脚支撑跳出、右脚落地时也是前脚掌着地,右腿屈蹲中迈出左脚,然后蹬右腿,以腰脊之力催动右臂将刀冲出去,形成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刚柔相济的风格。

3.跳步旋风刀

  以右脚为支撑点,右手持刀向右后挥舞,随着身体右旋360度做完缠头动作,左脚落地后能控制住身体旋转的惯性,屈蹲中右脚不慌不忙向前迈出成横弓步,此时缠头动作刚好做完,右手持刀从头部左上方慢慢拉下完成弓步藏刀式。这样,一个漂亮潇洒的旋风跳跃动作才跳得高、蹿得远、落地轻,迅疾中又缓缓定势。瞬问的动作包含了刚柔相济的优美韵律。如果没有区别于其他刀法跳步旋转落地与定势嘎然而止,就失去了太极和缓轻灵的风格。

三、注意有定势而不断势,避免劲断气断意断的断续现象,保持连绵不断、形断意连。

  一些朋友在演练时,往往出现断续现象,这种小小的停顿不容易引起注意。然而,在全套演练中,如果多次出现断续,就会缺乏一气呵成之感而失韵律。应该是一种刀法行进至尽头时也正是下个动作的开始,每一个刀法定势的运力只能使出八分,留有余力为下一个动作的转换起动而用,劲力完全使到头,必然要断续。如“进步平刺”“回身扎刀”动作里,刺刀、扎刀都不能将胳膊伸直,在将直未直、刚刚刺到时即回收转换下一个动作。为防止停顿,思想上要有攻防意识,即这一刀扎或刺不上对方,对方会马上反扑。这时,我的刀要沾着回挂。所以绝对不能停顿。若稍有停顿,就会被对方转瞬即到的反攻所击。就像自己的刀沾在对方的器械上一样,一进一退转换自如,化即是发,发即是化,攻中防,防中有攻。一味地攻或一味地防都是背离了太极的指导思想的。

四、要细致体现刀法用意,把攻守相顾、进退双关的意境表现得清楚明白。

  李雅轩太极刀刀法细腻,一动带有多种刀法,不易辨别,也极易混淆。只有把每一个动作的要意领会透彻了,演练起来才会有形有意。否则,只见刀挥舞,不见刀意现。如“玉女穿梭”一式,决不是挥刀向右画一圈向前横推了事。接翻身藏刀式,向左前方斜角上步时,用刀前端将来犯的枪或剑挑起顺时针向上向右,此时改为用刀背平行斜向下压,然后再顺对方器械回抽时顺势推去,此时改为刀刃斜向对方。看似挥刀顺时针方向画了一圈,其实这一圈里包含了挑、拨、压、推四种作用,真可谓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并举。又如翻身藏刀式,含转推刀转身180度,转身时以腰转肩、以肩带臂、以臂挥刀、欲回身先走刀,既是攻又是防,不论是从实战作用还是从太极拳理来讲,都非常有意义。明白了其中的要义,演练起来必然神意自现。   
  在习练此刀术套路的时间里,每返回故里经老师指导,都感到以往对此刀法认识的肤浅,再加上功力尚欠,时至今日,依然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然而,习武之甜,甜在有感;习武之乐,乐在有得。今借贵刊一角,浅尝辄止。有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前辈指正。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6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