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试论王西安拳法劲别的迅、猛、灵、脆(下篇)(正文)

试论王西安拳法劲别的迅、猛、灵、脆(下篇)

2016-02-03   贾辉讲国学   贾辉
核心提示: 我们看食肉动物,老虎、豹子发起怒来,能吃掸比自己体积大几倍的动物,其原因在于其精神力量,所以在练拳用意上,把王西安的思想...
  


       我们看食肉动物,老虎、豹子发起怒来,能吃掸比自己体积大几倍的动物,其原因在于其精神力量,所以在练拳用意上,把王西安的思想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

(1)有形无意为空形;
(2)有意无形不长力;
(3)有意无力为假意;
(4)有力无意不灵巧;
(5)有力无气最笨力;
(6)有气无力不实用;
(7)有意无神不高级;
(8)神意足者,形骸似。

       陈氏太极拳的传承就是一种精神,其精神就是一种立意,中华武学高级阶段是一种意。意是无穷的,肌肉是有限的,容易疲劳。力与意合不易疲劳,均匀的东西是协调的,持久的。心灵的感受与感悟后形成了王西安的“心想、意往、形动、神随”的高级境界。可谓:“意存妙在不动中。”

       静功的训练。观王西安练拳,我们总被他那一种内在定力所震憾,这种定力,即是我们常说的“静”,其实这是种禅境,求静方式不同。拳讲以动求静,念住动作,最后无念,“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禅以静求静,以固定形态求静。拳练多了,到达一定程度即是禅,以拳入禅是拳的高级境界,动的极限即静,这是符合太极阴阳转换之理的,古往今来,历数历代高手、名家练拳到一定程度都不由自主的往静功上走,因为动极生静,阳极生阴。那么静的锻炼其作用是什么呢?原因是:

       (1)拳禅一致,练拳不仅是结构要整,要重要的是心意要整,即“三整”;

       (2)心静,不散散,神自凝,神凝炁自聚,炁聚丹自成;

       (3)练拳同生禅,消除妄念,一心不乱,心静如水,平静透明(心身),心散炁散,妄念多,心力就随妄念分散,跑了,聚不起来,练拳心住在拳上,不住在劲上,一住劲上,身心发紧,不通透空;

       (4)一个人在高度放松当中没有杂念,在高度紧张当中也没有杂念。密宗里身,口意,同时下手,就是为了高度紧张,高度忙碌,高度集中,他们是从紧张的一面获聚。而汉传佛教的念佛参禅,实际上是松的一面获取静。一直松下去,松到最后,无可再松了,一旦身心力量反弹过来,就会有一个大的转度。陈氏太极拳也是同理,既有发劲的瞬间的紧张,又有行拳的极松,朝两个极端走。极柔软,极坚刚,一分松十分功。松紧相间,杂念不生,容易入道,进入高深静定禅境。可这一点,其它派认识不到这一层道理,反而攻击陈氏太极拳,不是太极拳,这实在是他们的认识水平、学识达不到陈王延的高度。松紧都是相对的、互相转化、互为其根的,不紧哪来的松,不松哪来的紧。禅宗六祖慧能的棒喝,参话头,不是从思维上把人逼的高度紧张,无路可退时,才豁然开朗,当下顿悟吗,中国的文化到最高阶段都是融会贯通的;

       (5)1984年,我在王西安老师家学拳时,王老师时常对我说:“练拳不可心急,心急不能静,不静松不开,不松气沉不下来。”还说:“练拳,心一静,精气就不外散,就固摄住了,练拳是固精炁的,但必须心静。”每当和我们学生聊天到11点时,王老师起身就外出了。我就问陈素英、陈春爱老师:“王老师干吗去了?”她们总是笑而不答,后来我才知道,王老师是一到子时,就去打坐,练静功去了。

       我记得当时许多陈家沟老人曾说过祖辈练拳练到一定境界,都要打坐,因为里面全通了,要把真炁团起来,不外散,谁团的好,谁就长寿,活的年纪就大,谁如果光打人发劲,谁就夺命短。这种静坐在赵堡也有流传,静坐,意念自己在丹田中练拳,想一百遍为一坐。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领悟到:动静相间,互为其根,动乎不得不动,因为阴极(静极)生动,静乎不得不静,因为阳极(动极)生静,静是一种力量,一种高级场能状态。静,炁经丹田聚,和宇宙天体往里浓缩一样产生“黑洞”,即往里吸的力量巨大、惊人、不可思议、心生恐惧。这种力量,即当代物理学中的“反物质或叫暗物质”的力量,能控人精神、心魄,使人发怵。从哲学角度讲意念,心力也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世界的本原仍然是物质的,仍然附合马克思主义辩论、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没有丝毫迷信,唯心成份。

       最后,总的来说,王西安先生拳劲的迅、猛、灵、脆是从拉筋开骨、纵向拉伸、横向拉长、猛打猛踹、催僵、舒通经络开始。由站桩,贯炁,从内部撑开,增生掤劲,达到全身松通;加强意的训练,做到形意结合、心意领气、以气催形;由静坐到心松、心静、神凝炁聚丹田,到了境界,发劲自然,迅、猛、灵、脆。放松螺旋拉长练拳是筋骨肉松,站桩是五脏六腑松,静坐是心松。松是手段,也是境界。从拳架上看王西安老师是达到了“三松”的境界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3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