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连环三掌”技击内涵提要(正文)

太极拳“连环三掌”技击内涵提要

2015-12-19   杨磊
核心提示:    (演示者:白衣者为杨磊,蓝衣者为刘爱忠)  经常听到身边诸多朋友、同事把日常看到公园、广场习练太极拳,错以为觉得那...
  
    
(演示者:白衣者为杨磊,蓝衣者为刘爱忠)

  经常听到身边诸多朋友、同事把日常看到公园、广场习练太极拳,错以为觉得那就是太极拳,每每对太极拳技击作用总是存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对太极拳的真正价值及技击,缺乏正确了解,我只好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讲,广场太极拳是用于普及健身的一种运动方式,它与真正的太极拳有本质的区别。一门武术,其存在于武林数百年,必然有其独特的技击和养生健身效果,而不只是大家眼中所见到的广场“太极操”。太极拳能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不仅是他的健身性而更是它的独特合理技击作用,只是媒体宣传多年来偏重宣传它的简单健身性,从而忽视了它的更深刻的健身和技击整体内容。王成老师讲“拳无威不立,人无德不久”,该拳谚高度诠释了太极拳技击的内涵。

  我自幼好武,然而无缘从师学习,直到1998年,有幸得遇太极名家王成老师,随即跟随习练太极拳至今。习练过程中,虽偶有所得,也因性懒,从未付注笔端。日前受老师鞭策,回思老师早年传授太极拳招法---“连环三掌”,深感其妙,老师的要求是在喊出1、2之间就打翻对方;曾一次与人切磋,一出手竟令对方跌翻,对方连连说想不到、想不到,太极拳竟然这样厉害。现仅以太极拳“连环三掌”技击用法为例,提其要点,述其内涵,以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使广大拳友对太极拳的技击作用有充分认识。

  “连环三掌”招法是手眼身法步的活用练习,易学好练,技击作用大,一位外地习练太极拳多年的朋友,难于应付快拳,对太极拳的技击心有疑虑,专程到德州,跟王成老师讨教,转变原来观念后,练习此技,回去后,竟出手把当地高手击败,来电诉说,这才体会到什么是太极拳。老师传授连的环三掌的作用很多,现仅将连环三掌的技击含义简述如下。

  “连环三掌”分为主动进攻和防守进攻两种方式。

1.防守进攻。

  (1)两人对面站立,敌方趁我不备,出右拳向我打来。我身略下沉,稍左转,重心移到左腿,避开对方攻击正面,右手垂于身侧,左手放置右侧护于脸前。动作不停,上右步同时右手自体侧反掌甩击对方右侧脸颊(太阳穴),左手自然收到身体左侧。(此为一掌)


  要点:转身、上步、出手要迅速,右手反掌击打时,如同鞭子抽出去一样,力达手掌指端。


  (2)若我右手遇敌方右手格挡,我右手随即如绳子般向右下方缠绕其手臂(王成老师语:打人如根棍,遇阻变成绳)。动作不停,胯右转,右手缠绕其手臂同时,左手自身侧向前上方搓击敌方面部。(此为二掌)(见图二、图三)

 图二


图三


  要点:右手遇敌格挡时,迅速变化缠绕,右手和左手动作要同时做出。

  (3)敌方出左手护于脸前,挡住我的左手。我左手则顺势抓住其左手引向敌方右后方,同时上左步,胯微左转,我右手掌随着左手的动作同时自右往左击打对方左侧脸颊(太阳穴),敌中掌必跌倒。(此为三掌)(见图四)

图四

  要点:左手搓掌动作和右手缠绕同时进行,右手动作击打动作和左手引领动作同时进行。

2.主动进攻。

  (1)我趁敌不备,上右步,同时右手自身侧反掌甩击敌方右侧脸颊(太阳穴),胯略右转。左手自然垂于身体左侧。右手出击同时,左手亦做好出手的准备。(此为一掌)(见图1)

图1

  要点:右步一动,右手动作随即如甩鞭子一样击出。右手击出同时左手亦做好出击准备。

  (2)、(3)动作和前述防守进攻(2)、(3)相同。

  此三掌貌似简单,但真正掌握则需下多年苦功不可,练至纯熟,其技击效果才能彰显。临战之时,不论敌方应手与否,出手瞬息之间就要打完三掌,必击敌于地下。

  笔者多年玩味此着法要义,不仅对太极拳的技击内涵认识越来越多,尤其感悟到武学是一门体认的学问。一层功夫明一层理,一层境界说一层话,一些东西,你到不了一定境界,是永远理解不了。老师就是再讲得明、讲得清、讲得透,你听起来也是一堆糊涂话。

  “广学而不精,博一哂笑而已,择一技习而致精,可谓大家”(王成语)。拳,练即为师!练着练着,你自己就明白了!也只有练才能让你明白。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一招精而百招通。手眼身法步,一招合上,招招就基本都能合上了。日冲千拳,年而通达。所以得一而练,练到至穷处,其理自明。精其一而绝天下,此练武功之不二法门也! 

  作者:杨磊,男,1968年9月出生,汉族,山东德州人,大学学历,习武二十余年,师从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太极大师---王成。2000年获得国家武术四段。现工作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德州管理中心。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12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