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的落胯合胯(正文)

太极拳的落胯合胯

2015-12-16   古典的陈氏小架太极拳武艺   尘与土
核心提示:太极拳的落胯只有在松、静、沉著地练习以找回本性了。落胯不等於坐胯与蹲胯,其要领与辨识方法如下:膝不动,股骨及胫、腓骨不屈...
  


      太极拳的落胯只有在松、静、沉著地练习以找回本性了。落胯不等於坐胯与蹲胯,其要领与辨识方法如下:膝不动,股骨及胫、腓骨不屈,由髋关节中间的髋臼受力,股骨顶点之圆头落入髋臼,就像捣米或捣药那样,只不过捣米捣药是以杵就臼,而此处则反,是以臼就杵,此时髋臼约可覆压股骨圆头低至两公分极限,极限一到立即反弹,也就是弓满箭必射之理,劲力极大,所以叫落胯。所以行拳或应敌接力,不须低架,高架亦可。

太极拳要练,但不是苦身体。太极拳是练大脑和心态。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很简单舒畅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恢复人本来所具备的东西,不得法的人按常规的练习才会觉得苦。所谓的来全不费功夫就是你完全的按原理静静的去形容他,功夫自然会上身。

太极拳的合,不是一般练家能体悟到的,深层次只有接触体悟,才能真正明白还必须有老师身教。只有知体才可理解。小架的体就是腰裆。不要在意什么心意,什么意气,心意就是有六合了,形体不当家等于零,最终还是要归到形体到位的无意状态。形正才能气顺,形整才能劲整。太极拳说,用意不用力,其实 初级用意 ,本来是指挥形体听话的 ,但往往乱用 ,浮想翩翩,失去本意 ,反而破坏了形体结构。形体的结构就是框架, 懂框架 ,是进入无意之门的唯一通道。 功夫高低是因为有结构的存在, 而显示沉稳劲。 内家拳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过程很复杂,一般人很难坚持。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身体现象的那种苦是蝶变的过程就是由铁变成钢的过程,是锻压的过程,这个是要忍受的。

太极拳得以知体不下功夫, 先松柔清。 知体有方向,有重点。 当内功有小成时还有别的练法以促劲顺达四稍,这时才可下苦功练拳。 先培养,再顺发。 这就是外家和内家的区别。以手领手,手笨力粗。以腰领手,贺活松柔。以裆领手,心意神驰。 神敛气聚,安心定性。两股前合,两肩自开,气向下沉,劲起於脚,变化在裆,含蓄在胸,运转在肩,主宰于腰。两膊相系,裆胯相随,腰脊开合。劲由内换,松便是合,发便是开。静则俱静,静即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即是开,开中有合。触之有物,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御千斤。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10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