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一一练出文化内涵才有韵味(正文)

太极拳一一练出文化内涵才有韵味

2015-12-12   张岐
核心提示:  太极拳在创造之初,自然科学尚不发达,可人们为何创编出如此合乎现代科学的身型及动作要求呢?这就不能不谈到传统文化思想对...
  


  太极拳在创造之初,自然科学尚不发达,可人们为何创编出如此合乎现代科学的身型及动作要求呢?这就不能不谈到传统文化思想对拳术的影响。太极拳术不仅是肢体运动,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性渗透在拳术整体中。

  (1)“自然”思想。综观太极拳对身型动作的要求,无一不要求“自然而然”,不可用拙力努气之说。这正是“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要求人们“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要求“天人合一”,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之相合,在拳中则表现为每一动作的要求都要自然,不妄使拙力,达到“自然而为”。

  (2)“中庸”思想。勾勒太极拳的基本身型动作,不难发现其造型动作的“中”状态,从头到脚体现出中正不偏,自然舒畅的良好体态;从头部的不偏不倚到脊背对正,即使在身体仰俯中,也同样要求“尾闾中正”,求劲的中正,“中”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中庸》把“中”作为一种处世方法,“不偏谓之中”,“中者,天下之正道,”这“中”的含义引伸到拳术中,成为拳中的重要身型及动作要求,从太极拳身型动作中又折射出一种“中”的哲思。

  (3)“阴阳”思想。阴阳原本是哲学概念,《周易,系辞》上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互用,天道所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拳的身型动作要求充满了阴阳思想,部位之间的要求体现着阴阳思想,即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转变对立,有对背的拔,就有胸的含,有对上头的领,就有对下肩的沉,正因有了胯的开才有裆的圆,这一切都反映着一种传统的阴阳思想。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08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