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气沉丹田说(正文)

气沉丹田说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关于气沉丹田,有些拳友不知道如何去做。我接触的许多拳友中,多数是吸一口气,而将气压向丹田,以为这就是气沉丹田。然修炼多年...
  
关于气沉丹田,有些拳友不知道如何去做。我接触的许多拳友中,多数是吸一口气,而将气压向丹田,以为这就是气沉丹田。然修炼多年,非但不能稳定重心,反而越练越糟糕,并且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头晕等。现将笔者练功体会简介如下,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一、静态下行功:先将全身放松。上下口唇微闭,意守丹田,自然吸气入胸腔,然后将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另一部分内气松沉降于腹腔丹田部位。再吸气时如上述重复循环,自然而然,毫不造作。我们练拳起势或站桩时气的运化,一般来讲是将气沉在丹田部位,但并非绝对,功夫高深者实战中则随其需要,以意领气,带动气血运行,从而产生内劲,可以在周身运行。然非修炼多年不能达到如此境界。

  二、动态下行功:太极拳行功走架时,有的采取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中空,呼气时腹中实。笔者行拳时采用吸气时口微闭,用鼻吸,务要缓、细、实,以意领气,全身放松,胸膈肌受压膨胀上升。尾闾下降,谷道内收。合为吸为蓄,呼为开为发。呼气时胸膈肌下降,引气下行,气沉丹田,下腹凹型腔底受压有膨胀感,尾闾上升,气贴脊背。以上泛指一般情况而言,然拳势千变万化,万物变化规律皆存在一般性和特殊性,望同好们悉心体会,认真领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气沉丹田是随呼吸变化有沉有浮,物极必反,内功亦然,松之极,则紧之至,柔尽刚来,阴极则阳必生,沉极则浮。即吸气胸膈膜上浮,内气上升,呼气时胸膈膜下降,内气下沉,往而复之,循环不已,且阴中有阳,阳中寓阴,细观阴阳鱼图或另有所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9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