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 小架太极的腰(正文)

小架太极的腰

2015-11-05   古典的陈氏小架太极拳武艺   尘与土
核心提示: 习练小架太极拳外在张扬的东西一定要慢慢的化掉。就像做人,成大事的人一定会喜怒不行于色,心中再大的波澜,面色也会静似如水。...
  


       习练小架太极拳外在张扬的东西一定要慢慢的化掉。就像做人,成大事的人一定会喜怒不行于色,心中再大的波澜,面色也会静似如水。所以,太极拳内在越是松,外在的表现越小。有的时候别人会看不懂你的拳。练太极拳是一个人心性的磨练,你思想上的棱角没了,身体也就自然松了。   拳架子是死的,人是活的,要从一个招式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来。这也就是拳打万遍,其拳自见的道理,从无到有,从有练到无!

       小架太极的基础裆劲有了,下来就是在腰。太极拳从大的整体来说,要神意做主宰;从躯体动作来看,要做到腰为主宰。如果能经常进行松腰训练,则可使上下之气血没有了阻隔,从而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内里的感觉将会很明显。以后进行推手训练时,俩人一搭手,对方意气之轻微的变化,自己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如果轻轻放松自己的腰部,则这种意气之力会到脚下,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从而把对方轻松地发出去。

       小架太极的背丝扣形的循环是太极腰的萌芽状态,腰椎命门为重心的收放循环的背丝扣开合,带动周身收放的循环的横开竖合。

       人体重心在运动中只要不超过带脉一圈临界范围,人体就能保持本身的动态平衡。在对抗中的借力平衡是指受力运动中,自身超出了带脉一圈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通过借对方一点点摩擦力而自身中线回到带脉一圈范围内,就如站在开动的公共汽车中稍稍扶一下稳固物自身就保持了平衡一样。腰与丹田处于同一水平面,腰靠后,是先天气之本;丹田靠前,是后天气之本,统一的方法是腰为开,丹田为合。同时,随着脚下的前踩后蹬,腰胯瞬间拉开的一摇一抖,丹田如气球般一合一压一放,弹性十足,即可整体爆发。发劲时,劲则从脚下传来,经过各个关节的传递,一下子就从手上轻松发出,通体舒畅。而且人很舒服,不会喘气,不伤身。

       脚腿腰裆能完整一气。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身不散乱,方可命中。这才是发劲之妙用。 劲与力不同,劲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何谓发劲,放箭似的,按放箭似,是靠弓弦上弹力,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劲起脚跟,蓄于裆从腰背发出,有排山倒海之势,是一种整体劲。 腰“隙”。“隙”是缝,是裂缝,很细很小的缝。从人体骨骼结构上说,腰隙是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称之为榫头处。这符合“隙”的含义。此处轻微的变换不仅是重心的转换或调整,而且是发劲的源泉。

       故:命意在腰隙  ,就是这个道理。  腰松了你打拳才有内动,打拳没有内动    。   所以 学拳的关键在于腰。
 
       小架拳的腰,只要把腰做好了,做到位。就可以练任何的拳,小架从一路的单腰劲,到二路的套腰劲,花腰劲,都是循环渐进的过程。用多少力,就有多少的紧。这样的腰,是松不了的,教人五指抓地,如果不是初学者。永远练不了太极腰,推手是无法取胜。如果你的外力能做到不用力,你的腰就是可以完整的松下来。严格来说,用外力腰。不是真正的松腰,没有师傅看着,还是死腰。打出来的还是外家的劲,严格的意义讲。太极拳还没入门,其他都是次要。腰不松,明显看到有用力的。都很难成为高手。 练功,不是囫囵吞枣,而是 放下身段。

学拳,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清净心地。
练拳,不是练手脚,而是恭敬万有。
站桩,不是长站久矣,而是心外无物。
清净,不是摒弃欲望,而是心地无私。
传授,不是毫无保留,而是爱心分享。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90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