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朱学峰老师多年的太极拳经验,他总结出了要练好太极拳的三步五字诀。三步是循序渐进地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五字是练习太极拳是需要保持的五个状态。
三步是先学太极之形,进一步领悟太极之法,然后运用以意行气,得太极之功。
太极之形
在开始学太极拳时,软绵绵地毫不着力的柔慢摸索的练法,术语叫做“摸劲”。这时本身还没有功劲。
此时,要认真地慢慢摸索老师所教的架势,要求动作弧形,协调和顺,连惯圆活,这虽是太极拳的“小乘功夫”但能起到一定的健身驱病作用。
太极之法
练习一段时间以后,要掌握太极拳所寓的刚柔之法。具体练法是将拳式拆开锻炼,一式练好,再练一式,能柔能刚,可疾可慢,做到式式有劲,式式能用。不仅可以强身,还能御敌。而且太极拳重视“借劲”,俗称“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变化无穷。要练到这种工夫,必须在老师亲自“喂劲”下,一式式练好后,再练推手,挨打吃苦几年后,才能得“法”。
太极之功
再进一步就要结合呼吸吐纳,练成“内功”,进入“神化”境界的功夫,达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赖一呼一吸之功,发生导引作用。既所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与力相结合谓之劲。此时功劲似有若无,形影飘忽莫测,看似柔绵无力,实则无摧。这才是太极拳的“大乘功夫”。
在经历上述三个步骤的同时要牢牢掌握以下五个口诀,才能练得有效果。
1、静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存有杂念
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2、轻
不能用单纯不用力来解释
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3、慢
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
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穿”,不能有断续。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衔接,使拳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一般来说,一套拳(指传统的老架太极拳)大约应控制在25-3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4、切
即是认真的意思
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事。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功夫则进步快矣。
5、恒
有双重的含义
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
其次是定量,根据个人体质和时间,制定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时间和运动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