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如何修炼太极拳的内劲(正文)

如何修炼太极拳的内劲

2015-10-13   转载
核心提示:原则一:规范准确地练习站桩和拳架1、要高度重视练习站桩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修炼太极拳内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则一:规范准确地练习站桩和拳架

1、要高度重视练习站桩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修炼太极拳内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功夫的关键环节。站桩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可使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培养出内劲,从而太极拳才能达到体用兼备。没有内在基础的太极拳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太极桩和技击桩。站桩效果首先是保持中定。同时,站桩时当每个动作都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时,下肢的气脉就会逐渐打开,气就会经涌泉上下流动。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身上的内气就会充满,其劲力就会无穷无尽。

2、规范准确地练习拳架

       练习拳架务必规范准确,即要对太极拳(特别是本人所修炼门派)的基本技术规格细致地掌握,这是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前堤和基础。太极拳技术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练习太极拳,如若动作规格不正确,技术不规范,不但影响内劲生成和提升,甚至会造成疾病。为了达到拳架的规范准确。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掌握太极拳功理,领悟到位。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掌握功理,太极拳才能学一式准一式,练一式牢一式。二是要有明师指导,“学拳容易改拳难”。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三是在学习了各式太极拳套路之后,应按照技术规格去细化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规格都有不同,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等方面有相通和不同之处,练习者一定要认真体会琢磨。四是对照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因为任何师傅在传授武功时,都会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经验,其基本拳架和动作都会作些微调,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调整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

3、注重中正和松沉

       其一是中正。练习站桩和拳架时,要特别注重做到中正的原则,即“立身中正”,这才有利于练出内劲。其二是松沉。练习站桩和拳架时,要尽量做到周身内外每一环节都放松和周身内外每一环节都沉坠和沉实。这是影响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关键因素。

原则二:运用“三调”修炼来生成和提升内劲

       调心与调息、调身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太极拳的内劲主要是通过这“三调”来生成和提升的。

1、“调身”是内劲生成和运行的基础

       “调身”,又称为“调形”,是人运用意念调节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等基本动作,使之符合拳术的规范,即调准拳术的基本动作和拳架。“调身”是太极拳内劲生成和运行的基础。通过调身,一是让身体动作圆活舒展,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弛张,使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使血气流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加速了血气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促进内劲生成。二是通过中正安舒、起落展转的调身动作和开合鼓荡的内气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处肌肉有规律、有节奏地收缩舒张,这种导引方法不但使内脏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时也导引了内气的升降出入,在全身自由运行。三是通过调身调节了人体经络气血,使之运行快速流畅,没有一丝阻碍停滞。特别是练拳有年者,可使气由经络至经筋再至皮肤,由里及表,由表至里,无微不至。

2、“调息”是内劲生成和运行的关键

       “调息”是人体的一种机能,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通过规范的吐纳动作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其一,”调息”是内劲生成和运行的关键,其本质是在意念指引下“以外气引动内气”,从而达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二,通过太极拳的调息,即通过一呼一吸的运动过程,吸进大气中的精微(包括氧和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信息能量),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浊气,实现能量气体信息的有效交换,这是生成内劲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人体和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过程,又是多层次的复杂过程。人体的呼吸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层次,或说三种功能、三条渠道.即肺呼吸、体呼吸和丹田呼吸,人体的气体交换就是由这三个呼吸分系统共同来实现的。其三,太极拳共有五种调息法,即自然调息法、逆式调息法、胸式调息法、技击调息法和化境胎息法这五种方法。其中,逆式调息法是太极拳内劲修炼的主要呼吸方法。通过这种有规律的逆式调息法,在意念的配合下.练习者会渐渐感觉丹田发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感,是内劲产生的前奏。其四,逆式调息法为内劲在人体内运行提供了动力源泉。腹部是丹田这个内气之源的所在。通过意识导引呼吸,使腹部有规律地起伏鼓荡,在充实饱满地状态下,腹肌向四周产生紧张内裹之势,并在意念的指挥下,将内劲传递至全身各处。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谓气运全身.内外结合,缠绕运动、发劲技击等,大都是如此通过腹部逆式调息法来完成的。因此,“调息”是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关键。

3、“调心”是内劲生成和提升的主导力量。

       “调心”即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其一,“调心”才能入静。入静是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专用概念之一,是内劲生成的必要条件。太极拳“调心”的第一步就是入静,即通过意念让人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抛开所有杂念,淡定专一,促进内气产生。一般习拳者的通病多数是散乱,由于杂念纷纷,烦恼甚多,往往在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上出偏差,心静不下来,有的虽静一会儿但易起伏,因此要通过“调心”达到入静,这是用意念使内劲整合的前提。其二,“调心”是内劲生成和提升的主导力量。其三,“调心”是内劲运行的主导力量。练习站桩和拳架一段时间后,内气渐渐产生,就要通过意念的正确引导,使其在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各处正确运行。“调心”在内劲运行的主导性作用,并不是容易的事,要讲究适中性原则,即意念不能过于执着,要纯任自然,做到适中放松,松而不懈。其四,在练习太极拳术炉火纯青之阶段,刚复归柔,意念若有若无,达到“炼神还虚”境界。此时,气遍于身内,神通于天地,内气会自然在体内鼓荡游弋,.在**(五脏六腑、筋骨皮肉血)之间自由运转,意念则是不用而用,神便不领而领,此种境界,拳味必出,所谓出神入化,阶及神明至矣。因此,“调心”在修炼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4、内劲生成和提升的主要标志

       运用调心与调息、调身修炼太极拳的内劲,要认识内劲生成和提升每个阶段的主要标志和信号。其一,内劲初步产生阶段。先是手掌产生热感,接着是丹田产生热感。也有的人是丹田先有热感,然后是手掌等才产生。这是规范地修炼太极拳拳架或站桩5--10天就会产生的现象。其二,内劲增强阶段。丹田产生的热感越来越强,全身各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感,产生大、小、轻、重、热、凉、麻、痒等。八触”。此阶段还伴以出口水(古人称为“琼浆玉液”)、肠鸣排气等生理反应。这个阶段与道家内丹功的“炼精化气”百日筑基”阶段是一致的。一般需要修炼三个月左右。其三,内劲初步运行阶段。丹田产生的热感可以如同水流一样,在意念的导引下,经下丹田后两个小孔下降,过会阴,经尾间而接入督脉,又从督脉贯脊上行.入泥丸宫,然后从泥丸出头面正中降至鼻唇,又经鼻唇下交任脉,由下唇凹陷处的承浆穴下颈,沿胸腹正中线下行,回到下丹田。如此由督入任,督升任降.周流一周。这个阶段与道家内丹功的。小周天”阶段是一致的,亦名“河车搬运”。一般需要修炼1~3年左右。其四,内劲修炼的中层阶段。丹田产生的热感可以在意念的导引下送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各处。这是太极拳的内劲积柔为刚的中乘功夫。这个阶段与道家内丹功的“大周天”。炼气化神”阶段是一致的。一般需要修炼5~8年左右。其五,内劲修炼的上乘阶段。内劲刚复归柔,可以在体内自由流动。这是炉火纯青之阶段,此与道家内丹功修炼过程中的“炼神还虚”阶段是一致的。一般需要修炼十年以上。其六是内劲修炼的登峰造极阶段。内劲进入千变万化之神道,其功夫已达出神入化。这与道家内丹功修炼过程中的“炼虚还道”阶段是一致的,到达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的境界。此阶段所需时间之久,取决于修炼者的悟性和毅九非文字所能言传也。

       总之,调心与调息、调身是太极拳内劲主要的修炼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动,密不可分,合为一体,辩证统一。调身要求达到意领息随.即以意念引导之,呼吸配合之。即“心为令,气为旗.形为势”。当然.内劲的大小取决于采用不同的调心与调息、调身的修炼后,体内内气是否充沛、内气发放的形式是否合理和身体的贯通程度如何等因素。

原则三:注重影响内劲修炼效果的若干环节

1、练功环境

       四时节气、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太极拳练习,从内劲修炼角度来说.要讲究练功环境。要选择空气质量好、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练功。《易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它和周围的环境相互起作用,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一个易的过程。现代科学又告诉我们,空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特征,营养物质之所以能化为能量,是依靠氧化才能进行的。练习太极拳,要通过空气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能量交换活动。如果空气不好,不如不练功,因为这反而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而不利于内劲修炼。

2、通过推手和散手学会运用内劲

       推手是检验拳架和内劲的“试金石”.在内劲运用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推手也还只是理论功夫,理论不在实践中检验是永远达不到致用水平的。散手才是太极拳内劲的实践功夫。解放前,前辈授拳有”打入场、打出场”之规,师父是徒弟的靶子,徒弟能打赢师父才可以出师.表明弟子已将师之所学全部学到手,要想进一步提高拳艺就必须另投高师.多方求教.反复实践检验所学.找出不足.增补新的“营养”,方能有望成为顶尖高手。实践检验的方法,除了太极拳散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因此可说检验太极拳内劲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散手”。

3、贵在坚持

       规范地修炼太极拳,久练必出功,贵在坚持不懈。“拳打万遍,拳理自现”“一日不练功,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功,同行知道”。太极拳是内外兼修、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拳术,内劲要一层一层练,一步一步上层次,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持之以恒,才会真正健身受益。

4、练习辅助功法

       事物间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要提高太极拳内劲,还可以同时修炼一些有利于真气运行、增长内劲的功法。比如修习道家内丹功、真气运行法、小周天功和大周天功,还有少林的上乘内功易筋经等等。这些功法,对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80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