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初学者如何练好杨式太极拳(正文)

初学者如何练好杨式太极拳

2008-05-30
核心提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注重健身养生。太极拳集休闲、修身两...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注重健身养生。太极拳集休闲、修身两种体育锻炼于一身,既能起到锻炼作用,还是一种身心享受。同时,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科学技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哲学、物理学和生理学等丰富的内容。1978年,小平同志挥笔题词“太极拳好”。 国际武联于2000年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习太极拳者已超过1亿人,是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
虽然太极拳广为传播,习练的人很多,但是掌握正确习练方法的却少之又少。在我们辅导站学练的许多学员对如何学练太极拳也常感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学练太极拳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初学者学练杨式太极拳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传统与简化
许多人面对门派众多,套路繁杂的太极拳常感无所适从(现在传播较广的有陈、杨、武、孙、吴、赵堡以及国家竞赛和简化套路,即使是陈、杨等传统套路中也是分支流派繁多)。我认为无论是从健身角度还是技击角度,都应选练传统太极拳。
简化拳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达不到健身所需的运动量。二是破坏了传统套路的体系结构。简化套路降低了其原有的疗病健身效果,其技击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是太极拳里的偷工减料,我觉得偷工减料的东西总是不好的吧。所以,为了达到真正的健身养生目的,应选择学练传统太极拳。
二、如何学好拳架
太极拳是世界上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最独特的运动方式之一,必须按照其特有的规律要求进行习练。我认为学练拳架最少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规矩定架子。二是循理法融架子。三是返自然空架子。
1、学规矩,定架子。太极拳在武术门派中,是极为严格规范的拳种,学练传统太极拳一定要守规矩行拳。初学者开始习练太极拳时,身、眼、步、手和方向角度必须按照拳法拳理要求,循规蹈矩而不得有随意性。要按明师的口传心授,规矩练拳、用心体悟。这里举个例子。我们邻家小子8岁,练了三年书法在全国获奖成了小书法家。我写了30多年的字了,不要说书法,自己看着都不好看。小孩子三年按规矩练字可以成书法,我写了30多年到现在还是一笔爬爬字。这就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至于杨式太极拳架的规矩,对于初学者,首先是杨公澄甫《太极拳术十要》,其次是明白十三式,再有就是32目。至于具体的身法、步法、手法等只要跟随传统太极拳老师学习,都会在教拳过程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行拳的规矩。
结合自己学练和辅导学员,在初学杨式太极拳过程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意识、关节肌肉一定要放松。初学者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僵紧,结果是越打越累,不仅达不到健身锻炼的目的,反而容易伤身。所以学习拳架的同时也是去僵紧求松柔的初步过程。
二是沉肩坠肘,松腰开胯。刚练拳架最常出现的通病就是耸肩翻肘,这样身体自然会紧,所以要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反醒,检视肩肘是否松沉。而松开腰胯是太极拳中最难解决也是最根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体的主宰,只有腰胯松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柔。
三是自然档距。这是杨式太极拳最独特的地方,无论是弓步、横步,进步、退步,两脚横向都要求有大约等肩宽的距离。这样才能正肩正跨,才能中正松沉。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下一篇: 体会武学思维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5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