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以道家北派理论为基础,讲究清修为本“天地大阴阳,人在中间藏,本身就具足天地大衍之数,人本身就自然之丹,不需象功家南派那样,按炉设鼎,调息吐呐,身中自有阴阳气,但太极最高境界是无极,所以通背缠拳一开始就不在丹田上下功夫。内心不动,定位无极,长期演练,由阴阳体重返先天,全身处于无极之状态。所谓“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通背缠拳正是合于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一开始就讲呼吸自然之气,心中无念,清除后天意识的影响,纯是为无神运行。不求结丹而丹自生。无极气为上品。但此拳法也较为难练,劲路不对容易练成外家拳。
(14)不求发力,而求全身放松,在柔软基础之上节奏分明,节短势险。以内家之气、之柔,练外家之形,似太极而非太极,似少林而又非少林。是内家拳中的外家拳法。渊源于少林武当,而又脱胎于少林武当,以内家为基础,以外家为形式,以实战为灵魂,以修先天为目的,自成体系,自立一派,从理论上是无极派,从拳法上又叫通背缠拳派,合起来是自然派,与近代自然门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门也有排拳108式。
(15)通背缠拳与陈式太极拳另一区别是缠法,陈式太极拳讲究丹田内转,带动四肢,自转与公转相结合,讲究背丝扣劲,全身无处不缠丝,处处有虚实,即处处自有,处处虚实,而通背缠拳的缠法主要是指肩,胯,背,手,绕大圈,身法步法讲虚实,更主要是在技击手法中,以敌人为对象进行缠绕,以密集的缠绕手法对敌人使以重创,对敌人进行缠绕。陈式太极拳缠法以自身为主,通背缠拳缠法既讲自身缠丝,又讲以技击目标为主。
(16)通背缠拳劲法突出,冷弹脆快,鞭劲。劲以通背劲为主,即劲起脊背,在技击中以招法为主,见手起手,只要一搭手,接连就密如暴雨般击去,使对手无法还手。通背缠拳以变化万千的缠手手法紧贴缠绕对手,象蜘蛛网一样将对方缠绕住,对手使不出手还击。而陈式太极以棚,捋,挤,按、踩、捩、肘、靠,八门劲为主。既讲招也不讲招,讲究挨住何处击。
(17)通背缠拳演练方法有多种,譬如:母拳、行拳、气功和基本功的演练就各有各的风格;母拳需要慢而柔和,行拳需要快速刚劲,气功有动静之分别,基本功要活泼英姿。所以此拳不但适合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而且适合青少年,中年人的兴趣和特长,是一门宝贵的练身,练人,练功的好拳种,多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18)通背缠拳突出无极生太极,108式第一式以“懒扎衣势”划无极圈起始,以最后“满天星势”两手一手接天阳,一手接地阴结束,在回归无极式,拳法突出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回四象,四象回两仪,两仪回太极,太极返无极,这一无中生有有归无的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
(19) 无极通背缠拳行走路线是以奇门遁甲中的北斗七星作为整套拳的第一排行拳路线,从宇宙获得能量,另外还有一字长蛇阵,八卦阵,方圆相生阵等各种阵法,使拳法行进路线与宇宙空间规律相暗合,以拳演示宇宙中的许多规律。这体现古人造拳的科学性,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医学、天文、地理理论。使该拳充满了科学性。
(20)该拳动作形式的编排除了符合武术搏击实战要求之外,还把少林寺《易筋经》中的动作溶入拳架之中,如:霸王举鼎、佛顶珠、鸡子献胸、拗步式等等和《易筋经》中的动作相符。由此可见,无极通背缠拳是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难得的精品。
(21)无极通背缠拳是陈式太极拳体系中既可以单练又可以对练的唯一套路。
全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