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氏小架的大小周天(正文)

陈氏小架的大小周天

2015-04-30   古典的陈氏小架太极拳武艺    尘与土
核心提示: 陈氏小架拳要求精细,规矩,要求静有形、动有法,一招一式必有理有法,讲究内在的、无形的心法,拳架本无优劣之分。但看其中有无...
  

 

      陈氏小架拳要求精细,规矩,要求静有形、动有法,一招一式必有理有法,讲究内在的、无形的心法,拳架本无优劣之分。但看其中有无内涵,从小架的起式,也就是无极桩,看大小周天,太极讲圆,身必备6窝,两肩,两胯,两掌心。身往后移,小架的膝盖是对着太冲穴,两胯前合,两腿往里合,膝盖不动,丹田下沉,命门对拔。百会上领,会阴提。脚分阴阳,重心力量分配前掌4,脚后跟6,脚掌内侧6,外侧4.阴阳一分,气沉到涌泉穴,力从拇指缠到脚跟上一圈一圈往上到两胯跟,合住。在到会阴穴,最后到丹田。这是大周天的运行,这时候,从丹田传送的劲,往左碾,移重心走后弧,两 裆的劲和在会阴,从后上,通过命门,灵台,夹脊传到手指,走督脉,金刚落的时候,走任脉。重心分4,6.这是黄金分割线,手不能自己抬起,而是腰胯带起来,走一个立圆。这是运行小周天。           

                                                                       
      这是拳架的大小周天,看一下桩功的大小周天。


     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的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的力量,一辈子都是门外汉!很多人发劲,都是这么打的,你觉得这个好像不是太极拳的发劲,就是这个道理。硬啊!上半身一直紧着用力,底下的劲是传不上来的。


  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所以为什么太极拳1万人能练好的不超过一个人,纯属技术的,每个人都能学会。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


    打通任督二脉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任督二脉。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产生的,阴气是在百会穴,也有说是印堂穴产生的。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就是运行小周天。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把阳气提起来。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把阴气降下来。这就是动作的要领!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所以叫人中。我们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是很讲科学的!


  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比如说上为阳,所以头为六阳之首!头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下为阴,所以最下面的一个穴位叫会阴!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至于丹田这个穴位是道家术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丹田。上丹田是印堂穴,中丹田是憻中穴,下丹田是气海穴。其中上丹田属于督脉,中下丹田属于任脉。这是三个穴位都是人体的大穴,非常重要!


  与这三个穴位对应的督脉上面的三个穴位,从上到下依次好像是玉枕、灵台和命门,是运行任督二脉的关键!督难任易,运行任督二脉的难度主要是在督脉上,在这三个位置会有阻力,气不容易提起来,所以术语就叫做“过三关”!


  其实站桩只是运行大小周天的一种方法,是在静功中练的。而且在拳架中也可以练的,特别是陈氏小架中的起式金刚捣碓,含义就是运行大小周天的。


  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绕阳符和阴符,也就是冲脉和带脉。气再往下沉,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起式,左脚开步,气沉涌泉穴,双手走圆,脚底的涌泉穴,再翻上来,走一个背丝扣。就是打开大周天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和拳架!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所以不要争论敛臀和泛臀,按老师的要求,好好去练。这门功夫有很多层次,如果没有明师言传身教,就会长期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很难有所突破。简单地说,要想练出太极功夫,拜求明师指点才是捷径。明师是过来人,他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如同渡水,明师是航船,他可以承载你遨游武学巨海。太极功夫,修的是智慧之道、觉悟之道。外有明师之点授,内有自我之内修,则太极功夫有望上身了。


     庸师往往把年纪当成经验,用来驯服徒子徒孙。而明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尽快超过自己创造外围环境。只有徒弟超过师傅,说明你的任务完成。没有对不起祖宗和传承,“经验”应放手让徒弟去闯、去交流。干出来的经验使师徒俩都受教育,这才是正常的扶植。但绝大多数老拳师却觉得这样做不合算。如果你的老师真要把你培养出来,应作你的伙伴、你的随从。你的陪练,不能有吃亏的想法。内家,外家来源于尚武的书生为抬高身价而妙笔生花,然而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外家”。其实,在荣辱生死悠关之时,谁的拳脚都是“无家可归”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06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