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我们要学什么样的太极(正文)

我们要学什么样的太极

2015-04-11   中国太极拳网   邵宁昱
核心提示:  我们学太极,先要知道,我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一类是凑凑热闹,大家一块伸伸手弯弯腰的,建议他们学广场太极...
  

 

  我们学太极,先要知道,我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一类是凑凑热闹,大家一块伸伸手弯弯腰的,建议他们学广场太极,当舞蹈、当体操学。出出汗热热身,交交朋友,也挺好。


  一类人是为防病治病养生的,建议这类人要当养生太极学,摸得门径后,需要找一僻静处,一人静静地练。方法得当,对身体大有好处。


  还有一类人,是想练出功夫的,则建议这类人要正式拜师,要按传统的师父教徒弟的方法去学。


  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徒弟与师父同吃同住,师父天天耳提面授,日久见真功。也许师父讲了一万句,只有一两句才是关键。而且师徒之间以及师兄弟间还要有搭手试劲,有配合力量耐力速度等的系统而科学的训练。这种练法,方称得上三年一小成,十年才能出门。不然一人死练瞎练,一百年也没有用的。


  现在一般社会上学太极的,想出功夫的很难。一是没时间,二是吃不了苦。传统练内劲的方法,一丈八的太极大杆,左抖五百下,右抖五百下,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练出腰劲腕力整劲。而所谓的内劲是由静入松而沉而稳而活后产生的,先要去掉本力中的僵劲死劲拙劲。要长期下苦功并要系统科学的练。


  现在学太极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追求外在的形,而忽视了太极内在的精气神方面的东西。而后者,才是太极等内家功夫真正的精髓所在。


  有些人以为练的套路越多功夫就会越好,练得华而不实,杂而无章,练来练去也只是徒有虚表。这种练法没根基和内劲支撑,有练了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也是一碰就倒,完全没有整架内劲,不是真正意义的太极。甚而有人以为,练的是陈式孙式就是能打人发人的,练的是杨式吴式,就只是养生的。练了功夫架就肯定有功夫,练的高位站架就只是养生。其谬大焉。君不见陈小旺大师,年轻时打的拳,甚至几年前打的拳,和现在打的拳,都在不断变化中,完全是一个由剑拔弩张到平和自然的发展过程。


  太极各门各派的发展和形成,是兼收并蓄,不断吸收其他门派所长而发展起来的。当今的太极拳各流派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陈家沟太极拳,至于现今的武当太极,处处有陈家拳的影子。杨家拳在杨公露禅及健候、班候时,并未定型,有各种拳架,所谓千人千般式。传闻班候小架快拳,一分多钟即打完108式。孙式吴式源自杨家,后发展创新出的东西反过来又影响了杨家拳。至而到了杨公澄甫,方定下现今社会上流传的基本拳架。学太极,当对这些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有个明确的认识。


  练太极,还需耐得住性,沉得下心,不急不躁。要先打好根基,一步一步来,从盘架到懂劲到推手到散手,逐步提高。


  学太极,当先明理然后学拳。太极的最高目标,应是当哲学学,当修行学,悟人生态度,学道法自然。至于身形啊、拳架啊、发劲啊、技法啊什么的,这些都是学的技巧,属于术的范围。在学好这些东西之后,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追求太极道法自然的无上大道。

安徽齐云山太极协会 邵宁昱

 

安徽齐云山太极协会 邵宁昱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盘架子和养气
    下一篇: 内练之层层破关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93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